本報訊(記者樊三彩)9月8日—9日,“智能制造標準走進鋼鐵企業——首鋼股份站”標準宣傳貫徹會暨典型場景應用案例“礦山、物流、能環”等專題交流及評審會在北京首鋼園召開。會議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鋼鐵行業分盟主辦,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首鋼自動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冶金科技發展中心承辦。此為繼首鋼京唐站、鞍鋼站、本鋼站、寶鋼工程站、南鋼站、晉鋼站后的第7站,也是今年智能制造標準宣傳貫徹系列活動的最后一站。
鋼協副總工程師黃導、首鋼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余威為大會致辭。首鋼集團副總工佘國平出席會議。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系統所副所長肖琳琳介紹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現狀及趨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博士邱碩涵對《工業互聯網平臺選型要求》做了標準解讀。會議由鋼協科技環保部標準質量處處長符鑫峰、科技環保部工程師宋彩群主持。來自鋼鐵企業、智能制造供應商等各方的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
黃導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起到的橋梁作用,以及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走進鋼鐵企業”系列活動的豐厚成果,評價其“場場有精彩,站站有特色”,且系列活動從首鋼開始也從首鋼結束,具有特別的意義。他表示,今年聯盟在征集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典型場景應用案例的征集。通過企業和專家遴選,優秀項目將進入今年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推薦目錄》,優先推薦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委,在國家和全行業層面進行推廣宣傳。
黃導表示,工信部等七部門近日印發的《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提出,發布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研制一批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術語、數據治理、智能工廠建設與評價、智慧供應鏈等重要標準。截至2023年7月底,鋼協已開展百余項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團體標準的研制工作。近3年來,鋼協召開了大量標準討論、審定會議,在行業內鋼鐵生產企業、智能制造供應側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并發布了54項團體標準。他建議,未來要繼續發揮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橋梁作用,助力產業升級再提速;要強化政策導向,以標準為基石,為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以服務會員企業為宗旨,形成示范引領效應,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會上,來自首鋼技術研究院、中冶京誠數科、河鋼數字、中冶賽迪信息、鞍鋼信息產業公司、首自信、金恒科技、寶信軟件的代表分別分享了各自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經驗。典型場景應用案例專題交流及評審會在會議期間同步召開,圍繞礦山、物流、能環等專題的38個項目開展了專家評審。
據了解,為深入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等有關文件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標準的指導、規范、引領和保障作用,鋼協今年同步組織開展了線下“智能制造標準走進鋼鐵企業”系列活動和線上“智能制造標準宣貫直播”活動,宣傳貫徹國標、行標、團標合計42項,線下活動吸引了1700余人參加,線上直播吸引了近10萬人次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切實推動了智能制造標準在鋼鐵企業落地生根。
《中國冶金報》(2023年09月14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