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經緯)8月3日—4日,由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總體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稱信通院)、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鋼鐵行業分盟聯合主辦的全國智能制造貫標行動(晉鋼站)暨典型場景應用案例“煉鐵、煉鋼、軋鋼”等專題交流及評審會在山西晉城舉辦。40余家鋼鐵企業和智能制造供應商參加了交流評審。
晉城市副市長張鵬飛、鋼協副秘書長馮超、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續和元、山西省鋼鐵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謝力、山西省工信廳原材料處處長常拓、山西晉城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晉鋼)董事長李強、中冶京誠黨委副書記韓冰、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中心副主任焦國濤、信通院標準所副主任沈彬等出席會議。會議由鋼協科技環保部標準質量處處長符鑫峰、科技環保部工程師宋彩群、晉鋼接待管理師張穎主持。
馮超在致辭中首先傳達了鋼協六屆六次理事(擴大)會議的有關精神,并介紹了鋼協正在開展的各項工作。針對智能制造有關工作,他談了3點看法。一是充分發揮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的作用,持續推動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他表示,聯盟未來將整合優質資源,在打造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生態體系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助力行業全面發展。二是把握行業發展脈絡,充分發揮智能制造標準的引領作用。他指出,鋼協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多次強調,要讓標準回歸行業中心工作。截至2023年7月底,鋼協已開展百余項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團體標準的研制工作,在行業內鋼鐵生產企業、智能制造供應側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并發布了54項團體標準。這些標準的研制與發布,為行業提供了可參考、可依據的高水平智能制造建設藍圖。三是服務會員企業,提升行業智能制造整體水平。他表示,希望晉鋼協同行業同仁再接再厲,將行業領先的智能化技術和方法以及自身的優勢能量匯聚在標準研制的平臺上,打造出更多新型、實用、易用的鋼鐵行業“智造”標準。
張鵬飛表示,晉城市將搶抓數字機遇,深化數智融合,賦能轉型發展,全力打造千億元級鋼鐵產業集群,積極探索鋼鐵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晉城路徑。
續和元指出,我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日趨完善、合理,支撐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作用日益彰顯。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369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73項標準正在研制中,基本解決了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過程中標準缺失的問題。未來,信通院將與鋼協繼續深化合作,攜手推進工業互聯網與鋼鐵行業融合應用標準體系建設等工作。
在標準宣傳貫徹環節,符鑫峰做了題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思考》的報告,焦國濤就《流程型智能制造能力建設指南》標準進行了解讀,沈彬講解了“5G全連接工廠”建設的總體要求,晉鋼副總經理張洪儒、京誠數科總工程師薛穎健、鞍鋼數智發展部副總經理趙偉分別就晉鋼數智化發展經驗、京誠數科數字化管控平臺、鞍鋼智能工廠建設標準思考與實踐進行了分享。會議還對《鋼鐵行業工廠數字化交付》(T/CISA 318-2023)、《鋼鐵行業長材車間數字孿生系統技術要求》(T/CISA 198-2022)、《鋼鐵行業智能產線生產過程三維可視化監控平臺技術要求》(T/CISA 204-2022)進行了解讀。
會議由晉鋼、中冶京誠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誠數科)、冶金科技發展中心承辦。山西省各級工信部門、省鋼協有關負責人,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專家咨詢組、行業權威專家,以及來自鋼鐵企業、工程公司、科研院所、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等單位的代表共20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冶金報》(2023年08月15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