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章輝 陳帥
4月中旬以來,首鋼水鋼能源事業部無人機巡線投入試運行,改變了人工巡線模式,有效提高了巡線速度和精準度。
能源事業部供電作業區綜合班外線組負責水鋼供電線路的巡查與維護,建廠以來,一直沿用人工翻山越嶺、跨溝過河的方式,巡查每一基桿塔之間的線路。
人工巡線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進行線路鐵塔部件是否完整、螺栓是否松動、有無異物或者障礙物等檢查。目前,水鋼供電線路分別引自北郊變和水城變110千伏架空線路6條,公司內部6千伏~35千伏架空線路45條,合計總長度超過126公里,多為跨山、跨公路、跨鐵路線路。因此,常規的人工巡線存在著困難,且人工巡線面臨著效率低、風險高等問題。
據了解,能源事業部主要由5名巡線人員對126千米長的線路進行巡線并維修,1個月只能進行1次全覆蓋檢查,不能在第一時間及時發現線路隱患。綜合班外線組組長吳國喜說:“我從事巡線工作20多年以來,一直都是用人工巡線,山上的樹木比較茂盛,里面有蛇和其他小動物,容易對巡線人員造成傷害。”
今年3月份,能源事業部派遣供電作業區的4名職工到外培訓學習,在通過理論和實操考試后,取得了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操作手合格證。4月中旬,無人機巡線開始投入試運行。
采用無人機巡線,具有機動靈活、覆蓋范圍廣、巡視效率高等優勢,彌補了傳統人工巡線中存在的不足。使用無人機巡線輸電線路,可以近距離、多角度地對輸電線路中的絕緣子、導地線等設備進行觀察,不會受到輸電線路所在地形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巡線的效率,降低了人工作業風險。同時,針對人工無法作業或者氣候條件比較惡劣的輸電線路地段,他們可借助無人機開展日常巡線,機動性和安全性較高。無人機在巡線的同時,可以實時同步傳輸數據給地面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根據巡線內容信息可及時判斷巡檢結果,并根據具體情況制訂隱患及缺陷解決措施,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綜合班外線組職工李玉說:“自從使用無人機之后,我們的巡線工作就變得輕松多了,以前最快5小時~6小時才能巡完的線路,現在1個小時左右就巡完了,在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時,作業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無人機巡線工作運行以來,解決了巡線距離長、工作量大、步行巡線效率低等問題,之前一次全覆蓋巡檢需一個月時間,現在縮短到10天之內,大幅度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且巡線精準度得到提高。通過引進無人機系統,建立了水鋼的輸電線路數字模型,實現全自動定點巡航、數據自動上傳和分析,可增加巡線頻次,減少供電線路事故發生,且輸電線路全流程無需人員干預管控,實現本質化安全管理目標,為水鋼電網的穩定運行提供了保障。
《中國冶金報》(2023年08月08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