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三彩
7月5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即“北京數據二十條”,下稱《實施意見》),為北京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供了指南和框架。長久以來,數據產業發展的確權、交易、市場培育等方面難點在《實施意見》中得到了解答。
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為17330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1.6%;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約為350億元,占全國的39%左右,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居全國前列。《實施意見》更進一步提出,力爭到2030年,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基本完成國家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工作,形成數據服務產業集聚區。
難點一:數據產權如何確權及
收益如何分配?
《實施意見》共計提出20項具體任務,“率先落實數據產權和收益分配制度”居首位。
在數據產權制度上,提出要推進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結構性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先行先試,明確各類市場主體享有分別按照數據資源持有權、加工使用權或產品經營權獲取相應收益的權益,允許個人將承載個人信息的數據授權數據處理者或第三方托管使用,北京市大數據中心負責公共數據歸集、治理等活動。
在收益分配上,建立數據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收益分配機制。鼓勵數據來源者依法依規分享數據并獲得相應收益;推進公共數據被授權運營方分享收益和提供增值服務;探索建立企業數據開發利用的收益分配機制,鼓勵采用分紅、提成等多種收益共享方式,平衡兼顧數據來源、采集、持有、加工、流通、使用等不同環節相關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探索個人以按次、按年等方式依法依規獲得個人數據合法使用中產生的收益。
難點二:數據資產如何“變現”?
《實施意見》從數據資產登記、資產評估入表、數據資產金融創新3個方面提出制度安排。
其中,在數據資產登記上,由北京市大數據中心開展公共數據資產登記工作,做到“一數一源”、動態更新和上鏈存證。《實施意見》還特別提到,組織建設行業數據資產登記節點,推進工業、交通、金融等行業數據登記,激活行業數據要素市場。這一提法對鋼鐵行業數據資產管理具有啟示意義。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發放了首批數據資產登記證書,涵蓋能源、交通、氣象等領域,將有效激發數據資產價值。
在資產評估入表上,不斷推動完善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為數據資產流通提供價值和價格依據。《實施意見》特別提到了國企數據資產,表示要“探索將國有企業數據資產的開發利用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激勵機制”。另據透露,北京市已開展數據資產登記評估入表試點,支持多家中小企業分別獲得了千萬元級貸款,取得很好成效。
在數據資產金融創新上,要探索市場主體以合法的數據資產作價出資入股企業、進行股權債權融資、開展數據信托活動。
難點三:數據要素市場如何培育?
市場建立的前提是數據能夠交易流通,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就是一個重要的交易平臺。根據《實施意見》,將提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能級,建立數據交易指數,服務各行業數據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同時,還將支持建設社會數據專區,開展數據產品交易、融合應用、資產評估、托管、跨境和數據商備案等服務;探索建設基于真實底層資產和交易場景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給予數據資產運營單位相應業績考核支持。
在推進社會數據有序流通上,《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支持建立數據交易機構預定價、買賣雙方協議定價、按次定價等數據產品定價模式;推動建立數據交易范式及合同模板。
此外,還要率先探索數據跨境流通,圍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參與數據跨境流通國際規則和數據技術標準的制定,重點推動企業開展數據跨境流通業務合作,并完善數據跨境監管機制。
《中國冶金報》(2023年07月13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