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南鋼國貿與淡水河谷基于康拓平臺進行交易的示意圖 (來源于南鋼)
本報記者 樊三彩
作為江蘇省唯一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區塊鏈+制造”特色領域試點名單的企業,南鋼區塊鏈產業應用場景分為八大板塊,國際跨境結算為其中之一。
6月20日,南鋼國際跨境結算再現新突破——南鋼國貿公司與淡水河谷(VALE)通過德國商業銀行上海分行基于康拓(CONTOUR)區塊鏈網絡進行了數字化美元信用證的開立,打通了區塊鏈平臺上首單國內與國際開證的渠道,向實現全流程數字化轉型邁出重要一步。該四方合一的交易有哪些特殊之處?能夠為南鋼帶來哪些效益?7月13日,《中國冶金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南鋼國貿公司副總經理秦春。
國內較低的接受度決定了較高的應用難度:
為背對背信用證模式
提供新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信用證是銀行(即開證行)依照進口商(即開證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對出口商(即受益人)發出的、授權出口商簽發以銀行或進口商為付款人的匯票,保證在交來符合信用證條款規定的匯票和單據時,必定承兌和付款的保證文件。
“此次與德國商業銀行的合作,成功打通了國內和國際全流程開證的渠道。而此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國際交易,僅完成了境外流程的區塊鏈開證操作,國內部分依舊采用傳統信用證模式。”秦春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
原來,早在2020年6月、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鋼國貿就通過境外平臺新加坡金騰公司、中國香港金騰公司,分別與力拓集團、淡水河谷、英美資源等礦山進行了各自首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和結算。但當時的交易和結算只有境外流程在康拓平臺完成。“一直未能在國內推進的原因在于,國內大多數銀行對區塊鏈的接受度與認同度較低,未能接受這種新的交易和結算模式,所以推進起來有較高的難度。”秦春表示。
康拓平臺(CONTOUR)作為全球首個也是最大的基于區塊鏈的全球貿易融資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新的全球標準,將全球領先的銀行、企業和物流合作伙伴實時整合到一個共同的數字可信網絡上進行交易,通過分布式平臺實現信用證等貿易融資產品轉型。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家領先的銀行和企業均受益于巨大的效率提升,網絡交易的信用證(LC)處理時間縮減了90%以上。目前,康拓平臺聚集了包括中國銀行(香港)、中國工商銀行(廈門)、中信銀行、渣打、花旗、匯豐、曼谷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主要國際貿易銀行,在中國已服務了中國寶武、廈門國貿控股集團、廣西盛隆冶金等多家中國企業,成功地促進了多項信用證交易。
“此單交易的完成,進一步加強了國內對區塊鏈信用證的接受度與認同度,為傳統的背對背信用證模式提供了新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秦春表示。
區塊鏈開證金額約8000萬美金/年:
將積極拓展新應用場景
不局限于鐵礦石業務
“區塊鏈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南鋼國貿的鐵礦石交易場景中。”秦春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完整的信用證交易和結算主要涉及開證、交單兩個環節。
在開證環節,若采用傳統方式,買方(南鋼國貿)首先要與賣方(海外礦山)確認好開證草稿,然后將相關紙質開證材料遞交給買方開證行,經開證銀行審批通過后開出信用證給賣方的議付行。“這種背對背開證的方式,可能需要五六個工作日甚至更長,而在區塊鏈平臺交易,大概兩三個工作日就開好了,時間大大縮短。”秦春說道。
在交單環節,在傳統方式下,賣方(礦山)需要把代表貨權的提單、發票等遞交到議付行,審單無誤后由議付行寄往開證行,開證行收到單據審單無誤后,再通知買方(南鋼國貿)已收到相關單據,買方便會在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進行支付。然而,這一過程高度依賴紙質文檔,有著業務流程長、效率低、單據易丟失等痛點,加之前幾年疫情肆虐,大幅增加了貿易難度。
“在區塊鏈交易模式中,我們幾方只需在康拓平臺上進行接收、確認等流程,整個交易的過程、內容(包括交易產品、數量、金額等)均是加密的,且可以實時溝通,安全性、即時性都有保證。”秦春表示。
“區塊鏈技術目前處于推廣初期,正好我們交易雙方都有意向推進使用新技術,并且在雙方合作銀行的支持下,在各方對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方案進行深入了解后,一拍即合。”秦春表示,“整個流程,哪一個環節搞不定都做不起來。比如,要考慮銀行的授信額度是否與此單業務金額相匹配,要了解銀行開證的時間是否滿足雙方要求等。
據《中國冶金報》記者了解,南鋼國貿、新加坡金騰、香港金騰都加入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平臺,實現常態化操作,區塊鏈開證金額約8000萬美金/年。秦春表示,受益于區塊鏈技術,南鋼國貿有效節約了人力、物流成本,優化了金融業務流程,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方案也使業務去中心化,安全性更高,因為全程數據是“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公開透明”的,同時業務風險控制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南鋼國貿是一家敢于‘嘗鮮’、敢于創新的公司,集團層面也支持我們積極探索這一領域。下一階段,我們的目標是持續開拓一些新的區塊鏈應用場景,拓展至除大型礦山以外的各大國際、國內鐵礦石貿易業務中去。并且,未來可能不再局限于鐵礦石業務。”秦春表示。
《中國冶金報》(2023年07月13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