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經緯)“數字化是共識度最高,也是當前確定性最高的趨勢,躍升數字生產力正當時。”4月19日,在華為第20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做了題為《初心如磐,奮楫篤行,共贏數字化未來》的主題演講。她表示,數字化是整個產業鏈的新藍海。到2026年,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達到3.4萬億美元。無論是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還是支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均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經濟收益。
結合華為近10年的實踐,孟晚舟分享了對數字化轉型的3個核心觀點。首先,戰略驅動是根本。孟晚舟表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并不僅僅在于數字化本身,更在于變革意識。數字化的本質是戰略選擇和戰略規劃,成功的數字化轉型都是由戰略驅動,而非技術驅動。其次,數據治理是基礎。只有通過對數據的科學治理,數據在企業內部的流動才具有意義,不同維度的數據匯聚在一起才能創造新的價值。最后,數據智能是方向。數據正在成為生產力,作業數字化、數字平臺化使得數據清潔、透明、聚合,是轉型的基礎;平臺智能化、智能實戰化使得數據隨需、易懂、有用,是轉型的深化。
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在開幕主題演講中介紹了華為在AI領域所做的一些探索。如“AI for Industry”,在視覺、語言文字、圖網絡、多模態等專用L0基礎大模型之上,形成L1行業專用大模型,來降低開發門檻、提升泛化能力,解決應用碎片化的問題,幫助煤礦、制造等重要行業提高作業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在煤礦場景,華為幫助企業通過模型訓練與推理,可以實現瓦斯濃度的超前預警、作業序列的風險防范和作業質量的智能驗收。
此屆大會以“躍升數字生產力,加速邁向智能世界”為主題,舉辦了多場主題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在大會期間舉辦的5.5G產業峰會上表示,5.5G周期位于5G和6G之間,可以針對5G商用未釋放的潛力,面向2025年后的工業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新應用,持續開發和釋放5G網絡潛能,同時為6G創新探路,促進產生更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華為ICT(信息通信技術)戰略與市場總裁彭松在“邁向智能世界”主題論壇上表示,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千行百業的生產場景,讓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可以實現社會生產力的大幅躍升。“數字基礎設施就像數字經濟時代的‘高速公路’。”彭松認為,要著力打造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通過運力、算力、存力三者協同發展,讓數據的采集、傳輸、計算、存儲和分析更高效,進而躍升數字生產力,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活力。
據了解,華為首屆分析師大會于2004年舉辦,至今已連續舉辦20屆。
《中國冶金報》(2023年05月09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