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資源是一種新的生產要素。發展數字經濟要激發數據資源的活力,通過健全的體制機制、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先進的高新技術手段,讓數據資源真正流動起來。
“數據資源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新型生產要素,必然會對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直接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張平文說。
張平文認為,明確數字經濟核心定義、狹義定義和廣義定義的不同外延,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前提。
“數字經濟的核心定義指的是信息通信技術(ICT)產業。狹義的數字經濟是指構建在ICT產業基礎之上的數字產品和數字服務業,其商業模式完全或主要依賴數字技術、數字產品或數字服務,包括平臺經濟、移動應用、互聯網金融和共享經濟等。”張平文表示,廣義的數字經濟是指在信息產業、信息經濟、互聯網經濟等基礎上形成的高級經濟形態,是信息技術逐漸泛化融合到其他傳統行業、傳統商業模式甚至是社會治理的綜合體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傳統行業和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程度與數字化賦能效果。
張平文建議,發展數字經濟需加大數字經濟領域基礎研究的力度,在數據、算法和算力方面投入更多的支持。
“我建議對數字經濟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要更加包容,給予充分的發展空間。鼓勵中國的數字經濟企業、平臺企業走出去,融入全球市場。”張平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