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三彩
當今世界的很多工業強國都將人工智能看成是下一個發展風口。此前,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16)》評價結果顯示,美國、日本和德國名列第一梯隊,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引領型”國家;英國、韓國、中國、瑞士、瑞典、法國、芬蘭、加拿大和以色列名列第二梯隊,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先進型”國家。目前,全球智能制造發展形成了“引領型”與“先進型”國家穩定發展、“潛力型”與“基礎型”國家努力追趕的局面。
5月17日,在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剛在會上提出,根據他們的研究,中國在數字經濟發展上已成為全球的引領者。可見,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速度和成效十分顯著。
“十三五”以來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智能制造發展。隨著制造業智能化的升級改造,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呈現較快增長。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等聯合發布的《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十三五”以來,通過試點示范應用、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標準體系建設等多措并舉,我國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緊密配合、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發展態勢良好。
具體表現為: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43家。支撐體系逐步完善,構建了國際先行的標準體系,發布國家標準285項,主導制定國際標準 28 項,培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70余個。推廣應用成效明顯,試點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5%,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35%,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現出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智能制造業。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業產值達2.5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0%。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稱,到2024年,我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將超過4.5萬億元,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智能制造快速發展的挑戰不容忽視
專家普遍認為,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全球價值鏈重構和國際分工格局調整背景下各國的重要選擇,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不能放慢腳步,更不能后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起步較晚,制造業總體水平不一,創新研發實力相對薄弱,因而智能制造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工業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對外依存度高。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傳感器、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等方面瓶頸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嚴重制約了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
其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體滯后。當前,一些先進的制造業企業正積極探索從機械化、自動化向智能化、數字化發展,但是很多企業仍然未完成數字化升級,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融合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國制造業距離真正的“智造”還有很長距離。
再次,產業結構待改善,低端制造業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我國低端產業產能過剩,先進裝備、核心部件、高性能材料等中高端產業的保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滿足,導致我國裝備制造業低端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中高端市場發展缺乏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持。
最后,專業人才數量欠缺。相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智能制造產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更為明顯,而且更需要懂得多方面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對于高端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是極為迫切,但是我國在高端、復合型人才數量上嚴重欠缺,難以滿足智能制造領域的擴張需求。
面對上述問題,我國要推動智能制造快速發展,需要從基礎軟硬件、核心技術、網絡、產業生態等各方面入手,扎扎實實做強根基。
積極做好智能制造戰略布局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報告》提出,當前,我國應積極做好智能制造戰略布局,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具體而言,應加速做好研究制定智能制造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應用、加快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
其中,在研究制定智能制造發展戰略方面,要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術標準,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管理標準體系;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
在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方面,要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制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制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
在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應用方面,要實施工業云及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工業云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臺,推動軟件與服務、設計與制造資源、關鍵技術與標準的開放共享。
《中國冶金報》(2023年05月23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