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鄧昊 張俊
過去,在素有“新鋼海關”之稱的技術中心(檢測中心)原料檢驗作業區,有一顆全新鋼最大的骰子。但如今,隨著一位電子新“寶羅”——全國鋼鐵行業首套灰粉罐車自動取樣機器人近日在新鋼技術中心(檢測中心)正式投用,這枚大骰子也正式“退休”。
為防范廉潔風險、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原料進廠的取樣作業往往會盡量減少人工的參與。這一枚“退休”的巨大骰子,就曾為“新鋼海關”的隨機取樣工作立下汗馬功勞——每逢多孔罐車運送原料進廠,就要在攝像頭下投一次骰子,根據投骰結果決定對哪個孔進行取樣,以確保取樣的隨機性。
即便如此,取樣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依然免不了人工參與:每次取樣,都需要職工爬到罐車頂部使用管式工具進行取樣,存在安全隱患;取樣現場粉塵多,作業環境差;取樣深度難以統一,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偏差……
而最近上線的灰粉罐車自動取樣機器人,則讓這一切徹底成為歷史。現在每逢裝有原料的罐車進廠,自動取樣機器人就會先行通過與公司門禁系統的聯動,讀取系統中錄入的原料類型和車體尺寸,自動選取取樣桿與取樣深度。待罐車停在對應區域后,機器人便隨機抽選罐車孔洞,利用機械臂將取樣桿插入到指定深度,利用負壓吸取原料至氣粉分離裝置進行分離處理,最后將取得的樣品裝入樣桶送去檢驗。取樣全程不需要人工參與。
“鐵面無私”的機器人同事在“新鋼海關”上崗后,不僅將新鋼職工與原料進廠取樣工作徹底分離開來,優化掉原先苦、臟、累的取樣崗位,更進一步提升了取樣的準確性與代表性,把好原料進廠的第一道關。同時,這臺灰粉罐車自動取樣機器人由新鋼技術中心(檢測中心)依據“一種罐車粉料全深度截面取樣器”發明專利,與國內取制樣設備先鋒廠家合作設計完成,在全國鋼鐵行業中尚屬首例。
《中國冶金報》(2023年04月25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