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樊三彩)“逐步完善的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發揮著規范引領的作用,為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鋼鐵行業融合創新應用發揮了巨大價值。”1月13日,2022年(第三屆)鋼鐵工業智能制造標準與技術大會在山東臨沂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姜維在會上指出。
姜維、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智能制造處處長趙奉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裝備與材料標準處處長曹一丁、山東鋼鐵集團永鋒臨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逄曉男為會議致辭。北京科技大學原校長徐金梧,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叢力群,全國鋼標委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秘書長劉斕冰以及來自永鋼、中冶賽迪、冶金工業出版社的代表做了主題報告。會議還同期發布了2022年度鋼鐵工業智能制造十大要聞。
“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是一項重要且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姜維指出,截至2022年12月底,鋼協已發布智能制造領域的團體標準計劃106項,其中已完成編制并發布標準42項,全面覆蓋智能原料廠、智能煉鐵、智能煉鋼、智能軋鋼、智慧能源管控、智慧質量管控、全流程一體化管控等智能制造應用場景。他希望,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家和企業將先進的智能制造成果轉化為標準,充分發揮領航企業的示范作用,帶動整個行業智能化水平提升。
曹一丁指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鋼鐵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工作,國內、國際雙線并舉,為奠定我國鋼鐵智能制造技術的國際話語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他表示。
徐金梧在做主題報告時,通過介紹大河鋼廠模式、寶武模式,指出工業4.0是技術革命,更是對企業經營理念、組織模式、產品結構等深層次的改革和轉型。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化已走在世界前列,未來要通過標準來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話語權與影響力。”張龍強建議,應強化體系建設、成果推廣、標準研制、對標國標,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加強標準研制,重點方向包括質量管控、物流管理、檢驗檢測裝備、能源管理、設備管理、工業機器人、智慧供應鏈等。
此次會議由鋼協指導,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主辦,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