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文樹
安全生產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底線,沒有安全生產,一切都無從談起。那么,如何依托新技術,守好這條底線?
今年10月份,泰山鋼鐵集團焦化公司上線了企業風險智能感知與安全預防控制系統,讓職工可以線上接受隱患排查任務、查閱設備運轉信息、申報設備維修手續、記錄隱患整改情況等,促進了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焦化公司職工多、廠區大、設備密集,安全管理的責任是很重的。”焦化公司廠長王峰說,“傳統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人,在分級管控風險和排查治理隱患上,疏漏是不可避免的。”對此,他們積極推廣“數智支撐”新模式,在自動化部等相關部門幫助下,傾力打造安全管控數字化平臺,讓數智賦能安全生產,實現“碼上監管”。
企業風險智能感知與安全預防控制系統包括人員定位、雙預防等項目,擁有隱患排查、電子作業票據辦理等5大功能。目前,該系統擁有PC(個人計算機)端、微信小程序兩種使用模式。
每天,系統管理員都會向各個崗位精準推送隱患排查任務,巡查人員通過掃描設備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進行日常巡查。該系統會自動提示設備設施及重點部位的檢查標準和方法,并且記錄巡查情況。
“發現隱患時,通過系統走線上流程,比以前到處找人可方便多了。”焦化公司安全科科長魏慶貴邊說邊打開系統開始操作。掃碼定位、閱讀安全注意事項、確認風險防控措施、核實作業人員信息……一切確認無誤后,各級管控人員逐項現場落實,按下確認鍵,一張動火電子作業票便辦好了,整個過程高效簡潔。“固化的票證審批流程,下一步該誰審核一目了然,現場查票驗票也更方便,辦票時間縮短了近半個小時。”他說。
此外,此項系統還可以幫助工作人員通過人員定位系統實時掌握作業區域人員位置,精準管控風險。目前,焦化公司的人員定位系統鋪設了573個信標,信標信號靠2個服務器來進行采集。通過崗位上職工配備的定位卡,系統管理員能夠精準地知道崗位人員在哪個位置作業、現場有無監護人、是否執行了互聯保等情況,定位精度達到0.5米。
“企業風險智能感知與安全預防控制系統運行以來,已累計開展隱患排查9366次,治理隱患50余項,辦理電子作業票226張,有效強化了廠部對各環節安全生產管理措施的監管和落實。”王峰說,“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安全生產數字化管理,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中國冶金報》(2022年12月27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