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三彩
“未來3年,時間不長,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節能減碳的難度很大。南鋼將以勇于探索的精神,致力于取得豐碩的成果,讓鋼鐵制造更加美好。”12月9日,在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現場啟動會上,南鋼股份副總裁萬華作為“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特邀代表發言。他介紹了南鋼在能效提升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未來3年的節能減排路徑。
已投100多億元用于環保提升
能效提升工作亮點頗多
萬華表示,近年來,南鋼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將領先技術進行組合、創新、集成、優化、完善。“‘十三五’期間,南鋼重點在能效提升、綠色能源使用等方面開展工作,持續投入100多億元用于環保提升和生態保護,實施環保治理和節能改造項目100余項,建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降耗、環保治理設施。”萬華說。
萬華介紹了南鋼截至目前在能效提升方面取得的成績。
一是構建綠色能源供應新體系,多能互補助推企業實現能源轉型。到目前為止,南鋼已建成70萬平方米、裝機容量30兆瓦的屋頂光伏發電機組,年發電3400萬千瓦時;充分挖掘區塊資源,合理利用周邊企業放散的氧氣與多余的壓縮空氣,實現區域能源互補,達到效益最大化。
二是開創工藝節能降碳新途徑,實現資源高效綜合利用。萬華介紹,截至目前,南鋼已建設2臺120兆瓦超高溫亞臨界發電機組,替代原有的高溫高壓機組。360平方米燒結機突破工藝瓶頸,采用新的環冷機傳動方式和密封系統,系統節能改造后余熱回收增幅達66.7%,月增加發電量280萬千瓦時,燒結余熱發電量一直保持在20千瓦時/噸礦以上。南鋼將一煉鋼轉爐除塵工藝由濕法(OG)除塵工藝改造為LT干法除塵工藝,除塵水用量減少46.7%。
“南鋼還開展了低品位余熱資源技術應用,推進燒結環冷機三段四段余熱發電建設,將鋼鐵生產的余熱供應周邊企業。”萬華表示。
三是工礦企業調度機車“油改電”,清潔運輸為節能減排增添新動力。2020年10月份,國內首臺新型智能軌道電動機車在南鋼上線運行,采用磷酸鐵鋰電池組作為動力源,實現機車工作全過程“零排放”,這是實現工礦企業調度機車“油改電”、助力節能減排的又一項創新性實踐。“南鋼持續開展電動重卡的使用,目前首批共計50輛電動重卡已投用。同時,南鋼已完成清潔運輸公示,所有進廠車輛均采用國六標準,滿足超低排放要求。”萬華表示。
節能降碳乃大勢所趨
未來3年將踐行6條節能減排路徑
“鋼鐵行業的節能低碳發展是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大勢所趨。”萬華表示,南鋼正在踐行適合自身發展的節能減排路徑,未來3年,南鋼將重點圍繞以下方面開展節能減碳工作。
構建智慧能源新模式。南鋼將打造能源一體化中臺,橫向融合水、電、風、氣/汽等專業,縱向貫通外部資源、鋼鐵全工序上下游,軸向共享生產計劃、管理指令等新生態,所有數據實時動態刷新,完成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據生態鏈共享,增強企業的能源管理效力,使得能源管理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系統提升工序能效。南鋼將全方位提升各工序能耗。在焦化工序,南鋼將實施蒸氨技術改造、焦爐循環氨水及橫管初冷器上段余熱開發利用等;在燒結工序,將致力于提高燒結過程智能化控制水平,開展燒結漏風治理,深化厚料層燒結技術研究;在高爐工序,將著力優化原燃料結構,完善原燃料質量的檢測和高爐運行狀態的在線監測系統,建立大數據和智能煉鐵操作體系,實現高爐長期高效、安全、穩定、順行;在煉鋼工序,將著力調整煉鋼爐料結構,實施節能降本技改項目,使得工序能耗指標保持行業先進水平。
綠色能源建設與使用。“通過外購綠電,南鋼持續推進光伏發電機組,建設儲能系統、風力發電項目,促進綠色能源應用邁上新臺階。”萬華介紹,南鋼目前正開展光伏二期建設,建成后光伏發電機組能力將突破6000萬千瓦時,全生命周期內可提供綠色電力6億千瓦時;同步建設120千瓦時的儲能裝置,以合理分配綠電的使用。
同時,南鋼還將協同推進廠外物流和廠內物流的綠色化、低碳化。“到2025年,廠內內燃機車全部更換為電動機車,300輛內運車輛全部改成電動卡車,實現新能源與產業結合實踐。與此同時,南鋼還計劃建立換電、充電系統,在滿足自身需求情況下,為社會提供服務。”萬華表示。
布局廢鋼等資源。“南鋼正著手進行‘1+N’(廠內廢鋼加工基地+周邊多個廢鋼資源點基地)建設,目前已獲得工信部批復手續。”萬華表示。同時,南鋼還將在江蘇南京江北環保產業園布局汽車拆解項目,在解決社會報廢汽車處理難題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廢鋼資源的戰略布局。
開展突破性節能低碳技術研究。“南鋼將通過聯合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完成氧氣、煤氣、煤粉混合噴吹,煤氣加熱及安全輸送等關鍵技術開發、裝置設計及工業化實驗工作。”萬華表示,還將圍繞高爐煤氣碳捕集技術、二氧化碳分離循環及礦化碳酸鹽等技術開展同步研究,建設示范項目。
成立產業發展研究院。南鋼將統籌各業務單元研究力量,以此為內核向外鏈接智庫資源,建立健全低碳發展體制機制,開展低碳清潔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南鋼還將積極對接全球優勢創新資源,以南鋼英國研究院、日本研究院為基點,吸取國外節能減碳經驗,聯合開展關鍵突破性低碳技術的研究及試點工程,提高自身節能減碳能力和水平。”萬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