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倩 朱元潔
工信部首批“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江蘇省五星上云企業、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江蘇省首家“5G+數字鋼廠”……翻開中天鋼鐵智慧制造的篇章,榮譽獎項紛至沓來。近年來,中天鋼鐵乘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東風,讓新技術賦能鋼鐵,加快智慧制造的步伐,生產流程持續優化、生產愈發安全高效、員工勞動強度不斷降低……
“智慧鋼廠說到底就是應用集中控制、遠程作業、機器人、5G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代替工人的頭腦和操作,從而實現‘黑燈工廠’。”日前,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力源分享了他對智慧鋼廠的理解。“黑燈”是對智慧工廠的一種生動描繪,指通過在智慧工廠中覆蓋大量的前沿技術,讓“5G+云+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ICT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與鋼鐵生產深度融合,探索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為代表的平臺化應用,無縫打通工廠內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應用等環節,全力打造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廠”。當前,圍繞鋼鐵企業管理模式變革的需求,借助低碳轉型的契機,中天鋼鐵以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為主導,大力推進智慧制造,“淬煉”智慧鋼鐵。
持續推進——
智能化進程進入新階段
科技發展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天鋼鐵智能化進程經歷3個發展階段、20余年的積淀。
第一階段為2000年—2007年的基礎建設時期。在此階段,中天鋼鐵成立了電腦部,完成信息化基礎建設,企業主干網100%覆蓋生產及辦公區域,并培養專業隊伍以加強企業信息化推進。
第二階段為2008年—2013年的單項應用時期。電腦部升級為信息工程部。在此期間,其OA(辦公自動化)系統成為全集團協同辦公統一平臺;用友NC系統覆蓋采購、銷售、倉儲及財務管理等業務模塊;港口計量系統實現港口計量數據自動采集;遠程集中計量系統實現了磅站無人值守,集中計量大廳辦公,提高計量效率。
第三階段為2014年至今的集成提升時期。中天鋼鐵根據發展規劃要求,進一步加快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步伐,逐步推進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設。目前,相關系統建設已經全面完成。其中,2014年4月份產銷系統上線,9月份設備管理模塊上線;2015年10月份,軋鋼智能生產車間獲評為江蘇省示范智能車間;2016年,中天鋼鐵獲評為江蘇省兩化融合試點企業、網絡信息安全試點企業,取得CMMI(軟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三級資質;2017年,設備運維管理平臺、轉爐副槍系統、移動點巡檢系統、自動取樣系統、鑄坯噴碼機器人等上線;2018年,移動中天App、企業版殺毒軟件、深信服系統、運維堡壘機、熱眼系統等上線;2019年,設備管理系統、NC一期、MES(制造執行系統)、HR(人力資源)升級系統、新OA系統、智能加熱燃燒控制項目等上線;2020年,制造管理系統、主數據管理系統、海關關務系統、企業云盤項目、準入管控系統、連鑄坯機器人噴號項目、鋼坯號碼識別項目等先后上線并投用。
2021年,中天鋼鐵形成“五部合一”全新智能管控中心,優化整合生產、物流、能源、安全、環保5個部門的職責權限、業務流程等,實現“五部合一”的扁平化管理。同時,該集團積極搭建大數據平臺,開展精益分析,助力高品質優特鋼新產品研發、產品質量大數據全流程分析跟蹤、解決高端優特鋼“卡脖子”難題;以中天特鋼煉鋼廠5G數字工廠為試點,通過“高帶寬、廣覆蓋、低延時”5G專網,實現在線監控、工藝數據實時采集,以及實時預警,確保高品質優特鋼產品實現質量的全過程有效管控。
2022年,隨著中天鋼鐵“一總部多基地”規劃的實施,中天鋼鐵搶抓“5G+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機遇,“5G+智能制造”應用場景遍地開花——揮汗如雨的場景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空調房里點點按鈕;在狹小空間里操作天車的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無人行車;設備故障多發的問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設備預防預測性系統,把故障防患于未然:自動診斷設備故障,避免設備非計劃停機……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一一成真了。
遍地開花——
“智能化改造 數字化轉型”賦能鋼鐵
場景化的智能裝備讓傳統生產更加簡單高效,全景化的新技術融合讓數字“夢見”工廠未來,集成化平臺的應用讓數據開口說話做決策……在中天鋼鐵,這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了。中天鋼鐵正以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標識解析、VR(虛擬現實)仿真等新技術為依托,讓“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賦能鋼鐵“智”造。
當下雖已立秋,但“秋老虎”仍在發威。走進中天特鋼六軋廠KOKCS智能生產車間,只見主操工坐在遠離生產區域5公里外的裝有空調的主控室內,在鍵盤上動動手指,就完成了初軋、精軋、打包等流程。
“由于智能化水平高,該車間于2015年獲評為江蘇省首批示范智能車間。”中天鋼鐵總裁助理、數智創新部部長魏巍介紹,這并不是中天鋼鐵唯一的一個示范車間,像這樣的省級智能示范車間,在中天鋼鐵還有5個。在高端精品線材制造車間,智能裝備占比近100%。
“智”造帶來的不是某一方面的改變,而是全方位的提升。隨著這些省級示范智能車間的投用,中天鋼鐵在生產成本、效率、質量、能耗指標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改善,年產值增加超2億元,不合格品率降低了53%,鋼絞線、彈簧鋼等優質產品獲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
走進中天鋼鐵花費近2億元打造的全國首批5G試點示范數字工廠——中天特鋼煉鋼廠,《中國冶金報》記者戴上VR眼鏡后,猶如“行走”在與現實等比例打造的3D全景生產現場,所有生產環節以及數據一目了然。
在這里,高科技元素的應用比比皆是,生產更加安全、高效。如爐前全自動快速分析系統取代了20人的實驗室,將一爐鋼水的檢驗時間從以前的5分鐘縮短至1分50秒;在廢鋼跨5G行車遠程操控系統支持下,每爐鋼冶煉時長平均縮短30秒,進一步降低生產能耗;噴碼機器人取代人工噴碼操作,鋼坯標識字體效果清晰易識別,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行車操作人員在智慧天車調度室,點點按鈕,就能實時遠程、多視角操控天車……
“以前,我們的工作環境都是在高空,每次需要花費5分鐘爬上5層樓高的天車操作室,通過地面指揮人員發出的信號配合作業。如今,我們在操控室內就能遠程實時、多視角操控天車,在降低安全風險的同時,大大改善我們的工作環境,真是幸福!”中天特鋼煉鋼廠天車工黃杏芬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這么多高技術元素,依靠什么來穩定支撐和聯絡?又該如何管理呢?《中國冶金報》記者有了這樣的疑問。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廠廠區占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內設81個5G基站、120路5G高清視頻監控、2000個工業設備聯網監控點等,可以說5G信號遍布廠區每個角落。該車間就是依托5G+工業互聯網,實現了人員、生產、設備、物流、環能、安全等核心要素的實時監控、實時管理。
數據顯示,該廠2021年設備故障率較2019年下降70.7%。這一數據也是智能化對于工廠管理優化最好的證明。
此外,為加快“智能化改造 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中天鋼鐵于2016年成立了常州皓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智慧園區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供工業大數據分析、工序機器人集成應用等技術應用集成新型服務;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工網寶”“中天云商”等信息化平臺,提供供應鏈全流程一站式在線服務,實現智能化大規模定制生產、準時生產、柔性生產。
未來之路——
全力打造“智慧工廠”
在中天鋼鐵綠色精品鋼生產基地,焦化廠配備智能環保煤場、自動包裝系統,軋鋼廠采用自動點數系統、自動焊標牌系統讓工作更安全高效,“無人天車”能大大提高操作精準度……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通過全面應用“5G+工業互聯網”技術,高端工業機器人逐漸替代現場人工,生產現場“一張圖”管控,即使操控室距離生產區域5公里,也能實現遠程精準管控。
據了解,中天鋼鐵在南通海門港片區建設的綠色精度品鋼項目就是本著“智慧鋼廠”的建設標準規劃實施的。其中,總投資超過8億元建成的全廠數字化控制中心,將生產現場煉鐵、煉鋼、軋鋼等6大工序23個生產單元、鐵前39個操作崗位452名員工集中到離生產現場5公里外的園區,實現無邊界協同、全流程集控。
“特別是即將投入使用的智能員工卡,將具備人員高精度定位、一鍵救護、重點危險區域管控、智能報警安全帶、智能巡檢等多重安全防護功能,所有數據實時聯通數控中心,有效保證生產、人員安全。”中天鋼鐵南通公司安全處處長李紅斌說。
目前,中天鋼鐵立足“一總部多基地”建設規劃,已打造完成“一張網”“兩平臺”“五應用集群”“二十應用場景”的5G矩陣式應用生態,即基于5G技術的工廠全連接傳輸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平臺兩大應用平臺,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管理創新、產品提檔升級、產業鏈協同五大應用集群,無人料場、超低排放、能源集控、智慧安全、數字孿生、智慧物流等20個應用場景。
有專家表示,“未來工廠”是融合機器人、互聯網、大數據、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少人化、無人化、“黑燈工廠”的生產形態,實現高效、高質、綠色生產目標的新概念。
“下一步,中天鋼鐵將繼續積極踐行5G+工業互聯網賦能優特鋼高質量發展戰略,在5G應用場景的廣度與深度方面進一步拓展。”董力源表示。
中天鋼鐵一方面將利用5G網絡,充分應用機器視覺、AI算法,在自動化的基礎上打造工業大腦,進一步實現鋼鐵全工序實時智能控制;另一方面在鋼鐵生產制造全過程應用5G+工業互聯網,實現全流程、全要素碳足跡跟蹤,為應用新工藝、新技術實現碳排放降低、碳捕集提供數據支撐及分析工具。在銷售及客戶服務方面,中天鋼鐵將積極為下游客戶提供綠色鋼鐵產品,促進全產業鏈碳足跡追溯,助力綠色低碳。
未來,中天鋼鐵將繼續運用‘5G+云+AI+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鋼鐵生產深度融合,探索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為代表的平臺化應用,無縫打通工廠內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應用等全環節,全力打造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