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 “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湖湘精神,衡鋼人始終踏準市場經濟的節拍,始終瞄準無縫鋼管生產的尖端前沿技術,銳意進取、深化改革,闖出了一條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發展之路。
打響品牌進軍高端市場
一直以來,衡鋼致力于并逐步實現產品由低鋼級向高鋼級轉變、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由一般管向特殊個性化品種轉變、由標準產品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轉變。華菱衡鋼生產的優質鋼管通過了雪佛龍、道達爾、馬士基等100多家國內外知名公司第二方評審,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戰略合作伙伴,平端油管、輸送流體管、高壓鍋爐管、液壓支柱管、汽車半軸套管、管線管、起重機臂架用管等20多種產品曾榮獲國家銀質獎、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及省名牌產品稱號。
油氣用管方面,不僅覆蓋API標準所有鋼級,而且創新研發了多種非API標準油套管,涌現出80T/TT—125T/TT高抗擠毀油套管、80S/SS—110S/SS抗硫化氫油套管、80TS—110TS高抗擠毀與抗腐蝕油套管、80-13Cr—110-13Cr抗二氧化碳腐蝕油套管、V140—V155高強高韌油套管、80H—110H熱采井套管、大口徑X65QOS海底酸性管線管、X100Q海洋工程用管、140ksi射孔槍管等一大批高端品種,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衡鋼HS特殊扣系列。高端油氣用管在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氣田、中石化西北油田、中海油等國內外大型油氣田項目中得到了廣泛使用,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射孔槍管全面進入哈里伯頓、斯倫貝謝等國外知名油服公司。
華菱衡鋼高強高韌套管助力亞洲第一深井 (1)
華菱衡鋼高強高韌套管助力亞洲第一深井 (2)
圖為華菱衡鋼特殊扣油管下井
圖為華菱衡鋼產品在塔中油田下井
壓力容器用管方面,產品不斷向高鋼級和合金化方向發展,開發了電站用無縫鋼管系列產品。近年來陸續開發出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WB36、P91、P92鋼管和核電站用HD245Cr、P265GH、P280GH、P11、P22等鋼管,并實現批量生產,產品實物質量及理化性能穩定,深受東鍋、哈鍋、上鍋、北京巴威、武鍋、中核、中廣核等客戶好評。同時開發了34CrMo4H、9100QP、4340等高強度合金氣瓶管以及高尺寸精度大口徑拖車氣瓶用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獨家生產的Gr3、Gr8低溫管廣泛應用于液化天然氣的儲藏和運輸。
機械加工用管方面,結合工程機械行業輕量化發展趨勢,量身為客戶打造個性化產品,開發出起重機臂架用管、高強度油缸管、石油機械加工用管、旋挖鉆桿用管、熱軋無縫方管、車軸管等諸多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質量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成功替代了進口產品。其中,開發了55ksi—135 ksi系列高鋼級石油機械加工用管,實現了鋼級和規格全覆蓋,產品成功應用于“藍鯨一號”和“藍鯨二號”世界最強超深水鉆井平臺,助力我國首次可燃冰試采;國內首先自主研發了HSM450、HSM770、HSM890以及行業內最高鋼級的HSM960起重機臂架用管,并主持制定了《起重機臂架用無縫鋼管》國家標準,產品應用于4000噸超大噸位和北極圈極寒條件使用的起重機;開發了S890Q超高強度大口徑油缸管,應用于世界最高掩體液壓支架;配合客戶旋挖鉆桿的使用壽命升級,自主開發了SY550、SY650和SY850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旋挖鉆桿用管;自主研發MZ410R、MZ530R車軸管,引領車軸行業輕量化、高鋼級發展方向。
衡鋼高度重視創新平臺建設,建成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技術中心、省級高品質特殊無縫鋼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臺,近年來與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北京鋼鐵研究總院、中國石油大學、西安摩爾石油工程試驗室等多家高等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依托各種創新平臺,以國內外不同行業對無縫鋼管的品種需求為目標,在高品質無縫鋼管生產工藝技術方面持續創新,衡鋼近年先后承擔了一批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湖南省重點科技計劃項目、湖南省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專項項目、湖南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項目,獲得國家、省、市各類科技獎勵共27項,極大增強了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由“衡鋼制造”向“衡鋼創造”轉變邁出了堅實步伐。通過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衡鋼目前擁有有效專利達106項,被評為“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榮獲第一批“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并獲得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圖為華菱衡鋼石油管全尺寸實物實驗室
深耕市場舞活營銷龍頭
前幾年,無縫鋼管市場風云變幻,行業出現大“洗牌”,同行企業或破產倒閉、或艱難求存。危機形勢下,衡鋼營銷系統充分發揮“龍頭”作用,不斷進行營銷創新,頑強拼搏,開拓進取,促進企業在激烈競爭中逆勢突圍。
從2018年年初開始,衡鋼一改之前的利潤虧損局面,實現扭虧為盈且高歌猛進,各項生產經營指標一路向好,企業月度創效邁上億元臺階,且不斷創下新高,產銷量及效益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回首2016年年初,衡鋼在供需失衡的市場環境沖擊下,接單能力與生產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突出,生產經營十分被動,大部分機組因合同短缺而“吃不飽”。面對嚴峻局勢,2016年5月29日,衡鋼整合營銷系統,成立銷售總公司,下設業務單元,與衡鋼其他二級部門平級。新成立的銷售總公司采取“包產到戶、責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將原經銷商和直銷渠道劃分到不同的業務單元進行操作,對各業務單元實行獨立核算,讓營銷人員的“單兵作戰”和“小分隊作戰”能力得以充分發揮。
此次變革極大地提振了營銷人員的士氣,激發了營銷人員的潛能和積極性,各業務單元立即行動,對自身營銷任務重新分工,對負責的區域市場進行細分。經過合理“排兵布陣”,業務員的“戰斗力”大幅提升,2017年衡鋼合同下達量同比增加近30萬噸,2018年合同下達量再度增長17萬噸。
2018年以來,鋼管市場供需關系改善、下游需求增長,鋼管行業步入難得的窗口機遇期。面對市場利好因素,衡鋼營銷人員充分發揚敢打敢拼的精神,一方面聯合技術人員力量加強與客戶的溝通交流,全力搶占市場高地,強力推進重點高效品種增量增效;另一方面著力提升海內外客戶集中度,強化以大客戶為核心、多點開花的渠道布局,加大海外市場開拓、維護,并常態化推進高端客戶認證和擴證,獲得重大客戶的“準入證”。
通過精心布局和精細化營銷,衡鋼產品不斷“進駐”高端客戶,助力大國重器,服務超級工程:開采可燃冰的“藍鯨一號”、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球最高噸位起重機、中國尖端軍工裝備、中國三代核電技術首個海外輸出項目、迪拜新地標——“Dubai Frame”……同時,衡鋼逐步成為國際知名石油公司、油服公司、跨國工程公司及全球最大工程機械制造商的合作伙伴,衡鋼品牌在國內外大放異彩。
管理創新促進高效運轉
一流的企業必須具備一流的管理。近幾年,華菱衡鋼強力推進管理創新,積極轉變管控模式,構建起以市場和績效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激活蘊藏在員工身上的潛力,掘出創新創效源泉。
提升市場適應能力,積極轉變觀念。2016年在異常嚴峻的行業形勢下,衡鋼新的領導班子抓住管理“癥結”,一針見血指出“市場是檢驗企業管理架構和流程的唯一標準”,提出“經營圍繞市場轉,生產圍繞經營轉,其他圍繞生產轉”的經營管理理念,所有工作都服務于市場,服從于市場。同時,衡鋼突出效益觀念,摒棄邊利概念,確立毛利導向,將效益作為接單的必要條件,鼓勵營銷人員盡可能地簽訂高價合同,努力敲開國際高端客戶大門。另一方面,衡鋼強化風險意識,對風險較高的中東區域進行業務壓縮,加大歐非市場拓展力度,積極應對國際反傾銷,著力解決歷史陳欠等難題。2018年在生產經營形勢一路向好的情況下大力開展“危機意識再教育”,堅持“困難時期講信心,形勢好時講危機”。
公司創新管理機制,全面變革營銷組織架構,構建集中評審、靈活定價、包產到戶、責任到人等一系列新機制,全面推行以毛利為評價標準的考核機制,正向激勵引導營銷系統全力爭奪高效訂單,大力推動客戶結構、市場結構向高端轉型。建立市場快速反應機制,公司每天組織相關人員高效召開小范圍經營決策會,狠抓市場研判,強化供銷聯動,科學快速經營決策,靈活實施“隨行就市”價格政策,增強市場把控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強化績效導向,實行“業績論英雄、收入憑貢獻”薪酬分配機制,加大工資與效益的掛鉤力度,將薪酬分配向奮斗者傾斜;進一步完善中層考核評價機制,每月公示中層人員業績紅黃牌榜,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破冰員工“能進能出”,出臺新《勞動合同管理辦法》等“四個辦法”,建立員工退出機制,將市場壓力真正傳遞到每位員工,激活內生動力。
衡鋼實行“兩級管理、三級法人”,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2016年至2019年,持續推行大部制,管理部門縮減50%以上,打破“部門墻”,加強歸口協調職能,讓需要集中的更加集中、應當快捷的更加快捷。著力解決“卡阻慢”問題,對合同評審流程、大宗原燃料驗收流程等產銷研一系列流程進行簡化優化,著力進一步規范管理,強化按流程執行、按制度辦事,成立和調整近20個領導小組和委員會,新增《零星采購管理辦法》等30多個制度,逐步形成流程更優、反應更快、效率更高的新管理體系。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人力資源改革主攻方向,衡鋼以清退勞務工、整合崗位、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為突破口,“加速度”激發改革活力。為激活蘊藏在員工身上的潛力,公司近三年來強力實施“最強力度”機構和人員調整,實行跨部門崗位整合,用工總數精減超過30%,勞動生產率穩步提升。
在“智能革命”“互聯網+”等催化下,鋼鐵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智能制造成為鋼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2019年1月1日,經歷308天開發建設的“智慧衡鋼”新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圍繞“53198”這一總目標,即管理效率提升30%、庫存下降30%、勞動生產率提高30%、交貨期加快30%、質量損失降低30%、總成本費用壓降10%、準時交貨率達到98%,近一年來項目參戰各方和衡鋼員工反復溝通,從需求分析和調研入手,反復優化方案設計,緊鑼密鼓推進代碼開發和系統測試,最終確保項目如期上線,構筑了智能互聯的可視化管理平臺。
在重新構建信息系統的基礎上,衡鋼著力實施一批智能制造項目先后完成了180分廠鋼管逐支跟蹤系統、大管坯自動噴標等多個智能制造項目。2018年8月30日,華菱衡鋼向國家工信部申報的《180 PQF無縫鋼管智能工廠改造試點示范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和網上公示,成為鋼管行業唯一的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率先在鋼管行業打造智能制造標桿。
圖為華菱衡鋼無縫鋼管智能工廠改造試點示范項目
2018年9月,華菱衡鋼煉鋼大管坯坯料噴標機器人上崗,
由人工在高溫、高風險環境下進行噴標作業將成為歷史,
華菱衡鋼智能制造又向前邁進一步。
2019年2月,華菱衡鋼180分廠自動打包機投入使用。
(周金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貞里三區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