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采編議兩會

    讓人才發展和行業發展“雙向奔赴”
    時間:2022-03-24| 編輯:張雨恬|【
    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張垚 郝淑慧 報道

      “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點明了人才發展和行業發展的密切聯系。
      往往,我們站在人才自身成長的角度,“雞湯”地談能力、目標、規劃;或是站在企業未來發展的角度,“俯視”地講組織、管理、獎懲。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句話提醒我們,企業是人才完成自我實現的舞臺,人才是推動企業行穩致遠的基礎。
      鋼鐵行業亦是如此。參考最近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鋼鐵行業“十四五”末的目標很高——基本形成產業布局合理、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格局。在上述領域,鋼鐵行業需要大批優秀從業者投身其中。在最近舉辦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人力資源與勞動保障工作委員會年會上,亦有“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科技驅動創新發展關鍵在人才”的觀點。
      不過,意識到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補充大量人才只是第一步,此后更關鍵的是要充分考慮人才的需求。同時,冶金行業從業者也要清醒認識行業需求和自身發展的關系,從而形成人才發展和行業發展“雙向奔赴”的良性互動局面。
      第一,企業、行業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更加重視人才的自身需求。比如,以收入為代表的物質需求、勞動過程中的安全需求、內外溝通所產生的社交需求、獲得認可和尊重的自我實現需求等。人才的成長經歷決定了其“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實際生活中,太多的競聘、考核讓人才疲于奔命,太雜的考試、制度限制了人才的手腳……一些企業對利潤追逐太甚,管理手段老套不接地氣,讓“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脫離實際”有了基礎。須謹記,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每一塊人才“磚瓦”,企業“高塔”才能更上一層。
      第二,人才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應正視追求和欲望的區別,要更加適應企業、行業的需求。如今,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清晰而遠大,作為鋼鐵行業從業者,應順時而謀,思考自身的位置和發展方向。
      數據顯示,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2.79萬億元,其中76%來自企業投入。在企業如此重視技術創新、基礎研究的環境下,鋼鐵行業從業者不妨捫心自問,是不是可以“坐得住冷板凳”,在技術上更加專精;是不是可以利用碎片時間發展自己的新能力、拓展新的知識領域;是不是能夠以企業的價值觀為參照,審視自己的過往和未來。要時刻警醒,過度自我、待價而沽、憤世嫉俗等既會對企業造成損失,更會成為個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第三,“雙向奔赴”的本質是企業和人才互相尊重,向之則兩利,背之則兩害。這種“互相”,并非要把鋼鐵企業和鋼鐵行業從業者生硬割裂,而是對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高度統一的認同。誠如政府工作報告的兩個片段——億萬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做好各項工作。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看似來自兩個角度的訴求,從對方的角度統一起來。
      有統計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將接近6200萬人,人才需求缺口約3000萬人,缺口率達48%。彌補這一缺口,除了需要兩方努力,還需要第三方介入。例如,在鋼鐵行業技術緊缺領域設立創新發展基金,既可以打消人才參與創新攻關的經濟顧慮,又能夠減少因成果獲得周期長而出現的人才流失、項目中止現象,為企業、行業降低風險;再如,由權威機構細化鋼鐵行業專業人才需求統計信息,提高人才流向、專業設置、企業需求三方相互了解程度,解決鋼鐵行業人才結構性過剩與短缺并存的問題。
      “雙向奔赴”就是讓魚入海、放鳥飛天。如今的鋼鐵行業有實力、有底氣,如今的鋼鐵人才有想法、有志向,“雙向奔赴”的目標是一致的,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從業者綻放絢爛人生未來可期!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