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背景下,清潔能源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也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全國人大代表,昆岳互聯環境技術(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劉懷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耗電量大但屋頂資源豐富的鋼鐵企業來說,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不僅可以節約用電成本,還可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于推進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劉懷平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這意味著光伏、風電等新能源作為未來電力系統的主體地位將進一步凸顯。”
“作為傳統耗電大戶的鋼鐵企業,利用廠區內閑置的屋頂資源,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可以大大提高鋼鐵企業綠能使用比例,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減少企業碳排放,減輕環境污染。”劉懷平說道。
“十三五”期間,盡管分布式光伏發電呈現爆發式增長,但鋼鐵企業建設光伏電站并未呈現出相似趨勢。在劉懷平看來,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受到廠房屋頂載荷限制。目前,多數鋼鐵企業的屋頂無法建設光伏電站,主要受限于承重和污染2個障礙。大型廠房和倉庫料場的屋頂多為非承重彩鋼瓦屋頂,其載荷無法承受玻璃光伏板和光伏支架的重量。另外,彩鋼瓦屋頂容易積累灰塵和污染物,嚴重影響屋頂光伏電站的發電量,有些污染物甚至會板結在光伏電池板上,嚴重損傷光伏組件。部分鋼廠的彩鋼瓦屋頂由于年代久遠,安裝分布式光伏會出現屋頂漏水、漏氣的情況,造成安全隱患。
二是商業模式遭遇瓶頸。目前,我國光伏發電的運營方式主要分為統購統銷、合同能源管理、自發自用3種模式。當前,我國鋼鐵企業普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鋼鐵企業和第三方簽訂合同,鋼鐵企業負責提供屋頂資源,通過電價打折方式獲得效益;第三方負責整個光伏電站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獲取發電效益;但在一些光照強度低,上網電價較低的地區,由于投資回報率較低,項目收益率也較低,第三方和鋼鐵企業的建設意愿都不強,影響了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
三是政府補貼大幅退坡。2021年6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相關事項的通知》,明確2021年起新備案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實行平價上網,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分布式光伏發展面臨著無補貼、上網電價逐步下調和光伏組件成本持續上升等不利形勢,傳統的發展模式難以保障項目合理收益。
為此,劉懷平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快新技術推廣應用。針對傳統玻璃封裝光伏組件導致彩鋼瓦屋頂承載過重、支架安裝破壞原有屋頂結構等問題,他建議鋼鐵企業在建設過程中加大輕質柔性組件和智能化產品的開發應用力度。柔性光伏組件重量是傳統組件的1/4,免打孔安裝,可以消除鋼鐵企業對因屋頂承重造成坍塌風險及打孔安裝帶來漏水隱患的擔憂。
二是加快新模式配置應用。深化“光伏+儲能”的發展模式,“光伏+儲能”模式將剩余未消納電量進行存儲,在企業用戶正常生產時段進行放電并被消納,從而減少分布式光伏上網電量,提升自發自用比例。優化傳統開發模式并采用新的開發模式,推進分布式屋頂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三是強化政策扶持。在“十四五”期間,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每年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新建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實行補貼,激發企業的投資積極性。鼓勵大型金融機構為分布式光伏項目提供貸款利率優惠。對建有光伏發電項目的鋼鐵企業,提升其有序用電等級,制定“有序用電期間根據企業光伏發電規模予以優先支持”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