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河鋼礦業石人溝鐵礦黨委送“福”小分隊看望退休職工李資(左一)。 (陳佳欣 攝)
本報特約通訊員 李志慧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河鋼礦業黨委扎實開展精準幫扶、慰問職工等多項暖心活動,把企業的關懷送到職工心坎上,進一步凝聚起職工崗位創新、攻堅克難、再創佳績的強大合力。
送“福”上門 歲寒情更深
“孩子,快歇會,坐下喝口熱水吧!”“當心,窗臺高,別摔著!”“大紅燈籠真喜慶,對聯也好!”1月29日,河鋼礦業石人溝鐵礦退休職工李資看著在他家里忙前忙后的同事,心里很感激。
為了讓礦區退休職工、孤寡老人、留守老人過上一個祥和喜樂的春節,河鋼礦業黨委開展了“歲寒情深、送福上門”慰問活動,對職工進行詳細摸排,制訂走訪臺賬,成立送“福”小分隊,準備“福氣禮包”。據了解,該禮包里有新春對聯、燈籠飾品、防疫物資等,旨在把組織的關懷第一時間送達老人。同時,送“福”小分隊負責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真正讓職工體會到家的溫暖。
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退休職工李資,曾參加遼沈、平津、抗美援朝等百余次戰役,前不久還收到國家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來到礦山工作后,他更是身先士卒、敢于奉獻。因其子女在外地工作,不能及時返鄉,老人年歲已高,行動多有不便,送“福”小分隊便給他送去過年物資,還貼心為他打掃屋子和院子,張貼春聯和福字,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看到全心全意幫扶自己的小分隊成員,老人滿眼笑意。布置完后,老人開心地在屋子里轉來轉去,還給大家講述昔日的戰斗故事和礦山故事。
年貨到崗 書寫“敬業福”
“年貨的種類可真多,比在家置辦的年貨還豐富呢,感謝組織,讓我們這些就地過年的職工感受到了家的溫暖。”2月4日,河鋼礦業柏泉鐵礦碎礦作業區電氣技術員烏蘭巴特說。
為了讓就地過年的職工過上一個舒心的春節,河鋼礦業黨委提前對就地過年的職工進行統計,詳細了解在崗過年職工的新年愿望和家鄉風俗,并購置了年貨,組織慰問小分隊,將年貨發到職工手中。本著“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品種多樣化”的原則,該公司黨委組織對春節期間職工食堂的菜譜進行了調整、升級,根據來自不同地區職工的口味,增加水煮肉片、豆豉扣肉、豉汁蒸魚等特色新菜,還提供不同口味的水餃,安排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送到崗位,確保在崗職工吃到家鄉味道,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今年公司發出‘本地過年’號召以后,我第一時間報了名,還提交了黨員崗位踐諾書,我和家人講述了單位對我們的關心,遠在內蒙古的家人不僅對我在崗過年的決定給予理解,還囑咐我要立足崗位多做奉獻。看著單位為我們準備的各種年貨,我相信這會是一個難忘而有意義的春節。”烏蘭巴特說。
對口幫扶 牽掛暖人心
“感謝組織的掛念,我現在身體好多了,孩子也成了我的‘頂梁柱’,你們的幫助讓我對生活充滿信心!”1月31日,河鋼礦業棒磨山鐵礦困難職工趙立新拉著前去看望她的汝春瑩,動情地說。
河鋼礦業黨委始終關心困難職工的生活,元月以來,開展了“新春慰問、精準幫扶”的活動,組織各單位廣泛摸底本單位困難職工情況,將符合慰問條件的職工及時上報,做到困難職工幫扶慰問不漏一人,并要求各單位結成“一幫一”幫扶對子,深入職工家中,及時了解困難職工致困原因和生活現狀,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解決所盼所期。
趙立新夫婦老家在東北,丈夫四年前去世,她又查出患了癌癥,再加上帶著孩子,舉目無親的她曾一度精神壓力極大。該礦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對趙立新進行幫扶。春節臨近,汝春瑩成了她的“一幫一”幫扶責任人,特地代表該公司黨委為她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昨天剛做的治療,好多了。”趙立新面帶微笑,再也沒有往日的惆悵,“感謝大家一直惦記著我們,治療費用醫保報銷了一部分,單位的大病互助活動也報銷了一部分,大家還經常關心幫助我,我一定好好生活,戰勝病魔!”話語間,趙立新的笑容已溢出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