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董潔
“可口的芹菜炒肉、土豆燉肉,熱騰騰的紫菜蛋花湯,香噴噴的大米飯……來嘍!大家都歇會兒!開飯啦!”不久前的一天中午,河鋼舞鋼運輸部葉縣東站行配丁班值班員郭東偉和調車員院宗瑞、保衛部駐站值班員陳新宇都收到了該部鐵山作業區黨員付國彬送來的“愛心工作餐”。
“老付,歇會兒吧!”“不了,還沒送完呢!”告別堅守崗位的同事,付國彬開車奔赴下一站——葉縣南關居委會防疫卡點。
“謝謝!”當葉縣南關居委會防疫卡點工作人員接到付國彬自發送來的家常飯菜時連聲道謝。這一暖心的舉動,讓在寒風中持續值守多日的他們眼眶濕潤了。“天冷,趁熱吃!”付國彬話音沒落,就開車趕往下一個免費送餐點——葉縣人民醫院。在那里,部分堅守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也在等著他的“愛心餐”。
“特殊時期,咱得為他們做點啥!”
47歲的付國彬,家住葉縣,是河鋼舞鋼運輸部鐵山作業區的一名職工,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無數醫務工作者、軍人、警察、志愿者如戰士一樣,逆行奔赴抗疫一線,付國彬也想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是名黨員,在這特殊時期,得為他們做點啥!”懷著這個樸素的想法,付國彬想起了自己和親戚在葉縣開的飯店。在運輸部葉縣車站工作的車站值班人員、調車員等堅守一線,一日三餐只能吃泡面,他心里不是滋味。“作為普通人,咱能幫多少是多少!”他把這一想法講給合伙開飯店的親戚時,親戚十分支持。于是,他立馬聯系葉縣相關方負責人,表達了工作之余免費提供飯菜的想法。
“你這真是雪中送炭!”葉縣南關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陳伸亞說,“我們卡點的工作人員連續幾天都在崗位值班,吃的是方便面和餅干。能吃上熱乎飯,真是太好了!”
就這樣,付國彬開始了他的志愿行動。
上班的時候,付國彬的親戚去送飯。只要不當班,付國彬早上5點鐘準時起床,騎電動車到1公里外的菜市場采購食材。“疫情期間,菜市場的食材大都直接配送到超市去了。早點兒去,能采購到物美價廉的食材,如果去晚了肉類就賣完了。”他說。葉縣衛健委得知他的情況后,專門為他申辦了車輛出入通行證,以方便他采購食材、給值守人員送飯。
“人是鐵,飯是鋼,只有吃飽飯,才有力量戰斗。抗疫人員在一線很辛苦,得保證營養。每天的飯菜,我盡量做到不重樣:早上每人一個雞蛋、兩個包子、一份湯,外加一個玉米餅和一份涼菜;中午每人兩菜一湯、一份米飯;晚上每人一菜一湯、兩個花卷。我通過微信和電話跟他們聯系,要是有特殊需要,就加餐給他們送去。”付國彬說。
“戰疫一天,我就送飯一天”
付國彬一開始只為葉縣站上班的同事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免費送餐,為葉縣人民醫院的一線戰疫人員送餐是從2月8日開始的。
那天,付國彬的親戚生小孩,他到醫院去探視。在醫院里,他聽說醫護人員值班期間沒處吃飯,就與醫院聯系,表達了給他們免費送飯的想法。從此,他的義務送餐地點又增加了一站。
當時,全國確診、新增疑似病例呈上升趨勢。葉縣人民醫院先后確診兩例,且新增疑似病例也在這里治療,家人聽說他要去醫院送飯,擔心得直掉眼淚,他向家人保證做好防護。“當時形勢嚴峻,到處都不讓出門。到有確診病例的醫院去,說實話我心里也怕。但是想想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不怕嗎?肯定怕。可是,在困難時期,有些事情總是要有人去做。”就這樣,他的行為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截至目前,付國彬已累計送出工作餐300多份,光是自費購買食材就花費了數千元。
2月中旬,付國彬義務送餐的事跡被葉縣南關居委會工作人員傳出后,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紛紛為他點贊。
“大河沒水小河干。沒有國哪有家?疫情面前,我是黨員,就應該做點兒事情。國家有難,咱出點兒力,花些錢,都是應該的!”付國彬說,“戰疫一天,我就送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