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蒲勇楊 柳英 記者 孟祥林
2月24日晚上10時,在攀枝花火車南站,一名個子不高、身穿紅色志愿服的女子正忙著為過往旅客測量體溫、登記信息……雖然當天夜晚的氣溫有點低,但是她的額頭卻布滿細密的汗珠。她,就是來自鞍鋼集團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攀枝花鐵礦的志愿者羅成英。
羅成英是攀枝花鐵礦表外礦作業區的綜合干事、青安崗崗長。2月10日,她得知攀鋼要派人到攀枝花火車南站做志愿者,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2月13日,當羅成英穿上紅艷艷的志愿服走進攀枝花火車南站那一刻,一份神圣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她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開始登記來攀人員姓名、中轉人員上車信息等。
“回去立刻到社區報備,自行在家隔離14天。”這是羅成英每天對過往旅客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面對南來北往的乘客,她嚴格遵守工作流程,認真登記旅客信息,確保做到排查、登記、宣傳到位,經常下班就到凌晨了。
“大爺,請您戴好口罩!這既是對您又是對他人安全負責……”2月15日傍晚,看到一名在火車南站附近散步的老大爺沒戴口罩,羅成英趕緊前去勸導。
原來,老大爺上了年紀,戴口罩后感覺呼吸不暢,因此不愿意戴口罩。羅成英耐心地說明防疫的重要性,老大爺心服口服地戴上了口罩。
在火車南站當志愿者期間,羅成英利用休息時間到單位上班。該作業區領導多次勸她在家休息,她總說:“志愿者要當,工作也不能耽誤。”就這樣,她在單位和火車站之間來回穿梭,確保志愿服務和本職工作兩不誤。
羅成英從新聞中看到很多人自發捐款捐物,并得知前線缺乏生活物資。她也想貢獻力量,并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
2月19日,天還沒亮,羅成英就開車趕回老家,與父母一起在地里摘蔬菜、裝車。當天上午10時30分,她將土豆、白菜、蘿卜等共計700斤蔬菜送至攀枝花市慈善會工作人員手中時,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她說:“這些都是我們自家地里種的……”
這些蔬菜是父母辛苦勞作大半年的成果,于是,她悄悄地給父母留下2000元錢。父親發現后,打電話對她說:“你冒著危險去當志愿者,我們捐點菜算什么。錢已經轉到你的卡上了,你自己要多注意身體。我們為你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