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高曉丹 記者 謝國飛
連日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這樣一群人。生活中,她們盡心盡責,任勞任怨;工作中,她們是鋼鐵衛士,恪盡職守。她們在疫情下沒有退縮,她們堅守崗位,詮釋著建龍員工對責任和擔當的領悟﹔她們巾幗不讓須眉,讓鋼城的防疫與保生產同頻共振,她們默默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天,數以千計的數字在她們眼前劃過,一批批檢驗樣品信息,記錄的是質檢處化學檢驗室女工們工作的點滴﹔她們在推進建龍西鋼改革發展的新征程上撐起了“半邊天”,是盛開在公司檢驗戰線上的鏗鏘玫瑰!
“涼樣、研磨、檢驗……”看似簡單重復的操作,對檢驗者卻有著極高的要求——迅速和準確。刺鼻的燒灼味,樸素的化驗室……在該公司焦化綜合樓里,有一群“娘子軍”,她們脫下紅裝換上工裝,穿梭在各種檢驗儀器之間,終日與煤粉、焦炭打交道,這就是建龍西鋼質量檢驗處化學檢驗室煤焦分析檢驗班。
精準的數據 不變的追求
煤質分析工作考驗著檢驗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態度。這個班組主要負責對外購煤和對廠內生產的焦炭進行質量把關,為科學調整焦炭生產工藝、滿足煉鐵需求提供數據支撐。在這里,檢驗工作并不是穿著白大褂,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工作,而是整日與煤炭、焦炭為伍——黑色粉末狀試樣時常會弄到她們的臉上、衣服上,指甲縫里的煤粉焦油更是洗都洗不凈。即便如此,她們仍然一頭扎在“灰堆”里,反復地進行試驗。焦炭反應、膠質層、黏結指數、工業分析……每份煤樣、焦樣都要經過多個環節的檢測,通常一個試樣要盯上三四個小時,有的煤樣要監測5個小時以上。
測定煤樣的膠質層厚度最考驗工作人員的耐性。檢驗員要在幾個小時試驗過程中,站在爐溫高達730攝氏度的試驗臺前,寸步不離、目不轉睛地盯著煤樣的變化情況,準確地按照時間節點測量膠質層,往往一站就是一個班。
檢驗是無聲的,卻見證著她們的付出。為適應公司發展需要,女工們攜手開展粗苯產品檢驗項目,為生產提供了可靠數據;她們充分利用煤巖分析系統測定無煙煤、褐煤、煙煤中黏土礦物、硫化物礦物、碳酸鹽等礦物含量,對于煤質評價、煤質分類、配煤煉焦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建龍西鋼質檢處化學檢驗室光譜分析室的女工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幾十塊小小的鋼樣、鐵樣“打交道”。檢驗人員不僅要熟悉各個鋼種及鐵水指標,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檢測出樣品的準確數據,以便及時指導煉鋼生產,在爐前過程控制、成品鋼產品規格的鑒定分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光譜分析室全體女員工在光譜檢測上下足功夫,經過多次創新與培訓,用最短的時間為爐前生產提供精準數據,檢驗周期由原有的5分鐘縮短至3分半,為煉鋼生產提速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實際工作中,光譜分析室的員工們加強設備技術維護,每臺光譜儀由專人維護,透鏡清潔、過濾系統疏通、激發臺清理,每一項基礎工作都要扎實做好,縮短維護周期,有效提高光譜儀硬件系統的穩定性,保障光譜儀運行平穩順暢。同時加強質檢過程控制,增加標樣確認頻次,保證光譜儀運行狀態始終受控。例如,通過加強新區、老區直讀光譜儀之間的比對,盡量消除系統誤差;通過強化光譜和化學比對,縮小不同分析方法之間的差異;持續強化員工的數據意識、質量意識以及規則意識,有效保證了檢驗質量。此外,她們還強化數據監督管理,對已經發出的數據保留樣品進行定期抽查,堅持質量改進,促進質量提升,并形成長效機制。
檢化驗工作 神圣而光榮
“質量第一、高效服務”,建龍西鋼質檢處化學檢驗室原料分析室的女工們深深懂得,外進原料質量對公司各工序生產平穩運行和成本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從源頭上控制檢測質量,該分析室定期組織女員工們進行自檢和內部檢驗質量對比抽查,針對保留試樣檢驗數據精準度抽查監督,根據抽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培訓并采取糾正措施。
在原料分析室里,總會看到女工們們錄信息、查資料、做檢驗等忙碌的身影。檢驗室的女工們通過不斷創新解決設備和技術難題,通過自制熱直讀光譜分析儀專用帶肋鋼筋HRB400E校準樣品、焦炭反應性期間核查樣品、蒸餾壺過濾裝置、高溫定炭爐連接線等一系列技改創新,全年可節約費用十幾萬元。在2019年,女工們還獲得了中國認可能力驗證結果滿意證書。
“言傳加身教,做好傳幫帶”,是化學檢驗室的傳統。整天站在幾百攝氏度高溫的試驗爐前細心觀察檢測,“老前輩”身上的那份責任和細心讓新員工們感受到這份工作的神圣與光榮,也深深懂得了“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道理,并時時處處以科學、準確、公正、廉潔、規范的工作態度要求自己。
由于工作量大、來樣時間不固定,為能夠及時準確地報出檢驗數據,女工們常常放棄雙休日和節假日的休息時間,每天早來晚走、加班加點開展檢驗工作。盡管如此,他們卻從沒有抱怨過,而是努力把每項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