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周麗莎 記者 孟祥林
“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人員緊張的情況下,我們班的生產穩定,真得感謝易姐!”近日,鞍鋼集團攀鋼海綿鈦分公司鎂電解精煉作業區廠房里,天車轟鳴駛過,看著在天車上忙碌的易淑蘭,甲班倒班作業長李晨輝不由地感慨。
李晨輝口中的“易姐”,今年46歲,2010年原單位分流后成為鞍鋼集團攀鋼海綿鈦分公司鎂電解精煉作業區丁班的一名天車工。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9年多,現在她已經是這個作業區資歷最老、技術最好的天車工了。
春節前,甲班一名天車工請假回家探親,留下另一名年輕人獨守天車崗位,為了保證甲班工作順利開展,鎂電解精煉作業區從丁班協調易淑蘭來支援甲班工作。易淑蘭欣然接受了任務。她說:“各班的天車工都緊缺,作業區協調我去甲班,我就去。”
易淑蘭性格開朗,一來到甲班班組,便很快和其他員工熟絡起來,快速適應了甲班的工作。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就在一切工作都在順利進行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各地暴發。
按照上級指示,鎂電解精煉作業區全面展開了疫情防控工作和穩定生產“兩線作戰”。該作業區按照要求排查員工是否有與疫區人員接觸史,甲班留下的那名年輕天車工因接觸過疫區來攀人員,按規定居家隔離觀察14天。于是,甲班原本兩名天車工承擔的工作重擔,一下子全落在了易淑蘭一人肩上。
按照生產計劃,鎂電解精煉作業區白班要完成兩次抽稀渣和四輪抽鎂、送鎂,夜班要完成一次抽稀渣和四輪抽鎂、送鎂。為了每個班組正常生產,也為了緩解易淑蘭的工作壓力,該作業區協調其他班組的天車工利用休息時間支持甲班白班作業,夜班則由易淑蘭一人完成天車作業。
夜班時,一個人在廠房里,更顯孤獨難耐。天車上,一個對講機、一件棉大衣、一杯溫開水,陪伴著易淑蘭度過整整一夜。從她上車開始,就一直集中精力協助地面作業人員完成抽渣、吊罐,抽鎂、送鎂等工作,直至清晨陽光照進廠房,她才慢慢地從天車上下來,拖著疲憊的身軀走進休息室。
“易姐一個人駕駛天車要完成整個夜班的工作任務,真的很辛苦,我們叫她下車來休息一下,也常常被她謝絕。”這位淳樸的“易姐”以踏實的工作態度,給甲班員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單位人員緊張的情況下,為了保證生產穩定運行,易淑蘭臨危受命,克服在天車駕駛室長時間工作帶來的身體不適,還要控制飲水、減少停車下車如廁的次數,全力做好崗位工作。
她說:“我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困難,一切都能挺過去,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