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抗“疫”我擔當

    夫妻同心 并肩戰疫
    時間:2020-02-25| 編輯:周利勇|【

      

      圖為妻子張春梅(左)與丈夫李強,堅守在不同的崗位,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潘興勝 攝)

       

      

      本報通訊員 潘興勝

      他叫李強,是馬鋼四鋼軋總廠保衛戰線上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名黨員和轉業軍人,曾在抗洪一線建功立業,脫下軍裝后本色不改,獲得“馬鋼四鋼軋總廠標兵”稱號。現在,他正以廠為家,奔波一線……她叫張春梅,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的一名護士,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曾獲評馬鞍山原市立醫療集團優秀護士。現在,她正奮戰在馬鞍山市抗疫主戰場——馬鞍山市第四人民醫院傳染科。

      他們是夫妻,堅守在不同的崗位;他們是戰友,抗擊著共同的敵人——新冠肺炎疫情。

      口罩下的壓痕,是最美的勛章

      1月30日,一接到援助馬鞍山市第四人民醫院抗疫的通知,張春梅馬上就切換到了“戰時狀態”。她不停地在腦海里回放著平時工作中使用呼吸機、搶救危重癥病患、預防控制感染的流程和護理操作要點,為上戰場做準備。聽聞消息后,愛人李強壓下心中的擔心和不舍,鼎力支持,為妻子加油鼓勁。

      次日,張春梅接受了馬鞍山市第四人民醫院系列專業培訓。院方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感受到這個臨時組建的“大家庭”的溫暖。隨后,張春梅被安排到馬鞍山市第四人民醫院五樓病區值班,那里住著2名新冠肺炎重癥病人。在同事的幫助下,她第一次穿戴上隔離衣,整個穿戴過程足足花了半個小時。

      2月2日零時,病人早已入睡。張春梅走進重癥負壓病房,開始了4個小時的夜間陪護工作。萬籟俱寂,在倍感漫長的4個小時里,盡管穿著厚厚的隔離服,張春梅最強烈的感覺卻是冷。到清晨4時下班后,張春梅做好個人消毒殺菌,回到宿舍。在鏡子中,她看到自己臉上道道分明的口罩壓痕,拍了張照片,卻終究沒敢發給老公看,怕他擔憂和心疼。張春梅心里知道,這些壓痕,是最美的勛章。

      848只口罩背后的奔波

      時值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馬鋼四鋼軋總廠作為連續性生產單位,疫情防控形勢和任務異常艱巨——這不僅關系到全廠1000多名職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更關系到整個馬鋼的生產穩定與全市防控大局的穩定。

      面對突然來襲的疫情,李強不僅毫無怨言地將妻子送上前線,自己也一頭扎進企業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及時調整全廠物資發放的方式方法,趕制出6個隔離停車位指示牌,確保了防疫物資出入通暢。

      2月1日,值了一天班的李強一回到家就拿起手機查看最新疫情。在看到四鋼軋愛心公益協會群里一條關于總廠部分崗位員工口罩短缺需要援助的消息時,他心中一驚:缺少口罩,職工就不安全呀!眼下全國防疫物資緊缺,廠里肯定也很著急!

      李強琢磨著要為廠里做點什么。于是,他立即到周邊藥房尋找口罩貨源,結果尋找了十幾家藥房,一只口罩都沒買到。李強冷靜下來細細思索,藥房沒有了,哪兒還有呢?忽然,他想到了建材店、勞保店,但這個時候,市區的建材店、勞保店里的口罩估計也都賣完了。老市區!他靈光一閃,立即向老市區方向奔去,鐘村、幸福路、塘岔、慈湖街、雨山七區、九區……只要有開業的店家,他就進去問,沒開業的就記下店家在門上寫的電話號碼挨個打電話。一家店3個,另一家店5個,很快,8個、10個、20個……忙碌到晚上近9時,李強一共跑了20多家店,買到了248個口罩。

      第二天,李強繼續擴大搜素范圍,經過一天的奔波,又籌集到600個口罩。當晚,李強將籌集到的共計848只口罩全部送到了四鋼軋愛心公益協會,四鋼軋總廠也第一時間將所有緊急籌集到的防疫物資悉數分發到一線崗位職工手中。

      得知一線崗位職工都領到了口罩,李強第一時間將這份喜悅分享給了自己的妻子張春梅。工作之余,夫妻二人總不忘發一個互相問候的信息或者通一個電話,互相安慰、互相鼓勵。他們堅信,現在的堅守是為了以后更好的團圓。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