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抗“疫”我擔當

    他們奮戰的身影,真美!(下)
    時間:2020-02-21| 編輯:周利勇|【

      本報通訊員 夏搏 程青 常岑 沈潘 張穎

      一場疫情肆虐,牽動著全國人的心。每一個在疫情之下的奮斗者都是英雄,他們逆行而上,無所畏懼。

      在中國一冶,也涌現出了一批最美逆行者。他們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 、拼搏、進取、協作、誠信、創新”的優良傳統,踐行著一冶人的初心、使命與擔當。2月14日本報3版刊載了黃澤、段強國的“疫”線故事,本期介紹郭則明、張東的“疫”線故事,同樣令人感動。

      “兄弟們在戰斗,我必須前往一線!”

      郭則明是鋼構公司洞體機械項目副經理,也是鋼構公司鄂州雷山醫院突擊隊小組長。

     

     

      疫情蔓延迅速,兄弟們正在“大戰雷山”,群里不斷彈出新消息。看著同事們在前線與疫情賽跑,待在家中的郭則明也坐不住了。看了看身旁即將生產的妻子,他還是咬緊牙在群里發了消息——“讓我去!”

      2月5號當天,郭則明到達鄂州后,立即投身工作,從晚八點到早八點,沒有一句怨言。他夜以繼日,向著鄂州雷山醫院竣工目標奮力奔跑,在工程建設中爭先鋒、做表率。

      說起為什么要來參與前線工程建設,郭則明說:“我也沒想那么多,只想著任務緊迫,大家都在向鄂州雷山醫院的建設發起沖刺,我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說完,眼睛熬得通紅的他指著建設圖對工人師傅說:“今天晚上咱們的主要任務是這幾個區域板房的拼裝、吊裝定位。兄弟們,這些天辛苦你們了,我們再加把油,早一點交付,便多一點生機!”

      凌晨3點,郭則明的身影又出現在3區和5區的拼裝現場,拿著圖紙勾勾畫畫,沿著墻板敲敲打打,拉著工人細細地問……電動扳手不夠了他來協調,工人餓肚子了他要關心,不放過一個死角,不遺漏一個細節。

      一直在四川項目工作的郭則明與妻兒聚少離多。2月10日是他妻子二胎的預產期,他早早就請好了假,連上春節假期,心里盤算著可以多陪陪妻子和孩子,能共同迎接這個小生命。

      “疫情防控,刻不容緩。兄弟們在戰斗,我必須前往一線!”決定出發前往一線后,郭則明叮囑父母注意身體、照顧好妻子和孩子,又趕忙買了半個月的蔬菜、食品囤在家里。走之前,他緊緊握住妻子的手說:“相信我,我會盡快回來陪你!”

      就這樣,他毅然踏上了征戰鄂州雷山醫院的路。

      “這時候如果不上,我就配不上黨員這個身份”

      張東是交通公司陽大項目部黨支部書記,也是交通公司戰疫突擊隊三分隊副隊長。

     

     

      張東接到任務是在1月29日半夜12點。雖然他用了兩個小時聯系人員、3個小時聯系材料供應,但直到當天凌晨5點,材料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半小時后,一個身著白色防護服、戴著藍色口罩的人來到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檢修區,他一邊揉著右手肘,一邊盯著放在桌上充電的手機。這正是已經打了近3個小時電話、右手肘異常酸痛的張東。此時,他已經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供貨商都聯系了一遍,剩下能做的就只有等待。他深知,晚一分鐘,患者就會多一分危險。焦急、不安,千般滋味涌上了張東的心頭。

      “叮叮叮……”張東迅速抓起眼前的手機,語速比平時快了兩倍不止:“是不是有材料了!”“是,什么時候送去醫院啊?”聽到對方的話,他立刻說:“現在,馬上,我就在醫院門口。”

      徹夜未眠。張東看著工人在醫院里忙上忙下,材料有序進場,那顆懸著的心才算放下了。他抽空給家人打電話:“老婆,我在定點醫院這邊檢修。”“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防護服、口罩都要穿戴齊全……既然加入了黨員突擊隊,你就好好干,我們一家人都支持你,你是我們心中的大英雄。”電話那頭傳來的話給了他無窮力量。

      “這時候如果不上,我就配不上黨員這個身份。”張東說。

      在中國一冶,像郭則明、張東一樣奮戰在防疫施工一線的人還有很多。還有些人,雖然沒有機會去到施工一線,但是他們堅守在每個關鍵防控疫情的崗位上,用行動踐行一冶人的使命和擔當。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