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抗“疫”我擔當

    “鋼醫人”的“疫”線日記
    時間:2020-02-20| 編輯:周利勇|【

      鞍鋼總醫院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2月5日 星期三 武漢

      來武漢1周多了,終于有時間坐下來簡單回憶一下這些天的工作了。

      目前,我們對口支援的武漢濟和醫院是由一家民營二級醫院臨時改造而成的。我們組負責7樓感染病區的48張床位,由于患者太多,醫院在走廊又增加了床位。盡管條件有限,但是患者們的殷殷期盼和武漢同仁們忘我的工作精神激勵著我,讓我竭盡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查房,下醫囑,寫病歷……履行醫生的職責。

      每天,我都詳細詢問每位患者的病史、用藥后的反應、吃飯情況、休息狀況,有時候也和他們聊聊天,舒緩他們的心理壓力。雖然一開始在語言溝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是經過幾天的接觸后,我們的交流也順暢了許多。

      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有3位患者已經轉到輕癥病區,還有一位被診斷為危重型病例的76歲大娘,在我們的精心治療下,轉危為安,逐漸康復。

      還記得初到武漢時,防護用品和工作服短缺,我及時向鞍鋼總醫院匯報了這一情況,院里的領導非常重視,想盡辦法為前方提供物資保障,以解我們的燃眉之急。其實,他們在后方同樣缺乏防護物資。

      來到武漢的這10天,我和同事們雖然沒有分到同一個小組,但是大家彼此互報平安,院領導也每天在微信群里問候,時刻關心我們的家人并派專人去慰問,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

      每每想到這些,我都充滿了力量,我知道我們不是孤軍奮戰。作為鞍鋼總醫院此次援鄂的組長,我一定不辜負院領導以及全院人對我的支持和信任,和3位戰友并肩戰斗,不辱使命,不負韶華。

      ——張新宇

      

        共赴戰場,就不枉此生

      2月6日

      星期四

      武漢

      今天中午12點~下午4點,輪到我與另一名護士進入隔離區看護24名患者。

      在進入病區前,我簡單地吃了點干糧以增加體力,因為進入病區是不敢喝水的。上崗前,領導通知我一個情況:上午,21床患者由于不想扎留置針,情緒激動下差一點兒把護士的防護服撕壞。于是,進入病區后,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挨個病區查看患者狀況。

      進入每個病區后,我先來一句:“大爺您真棒!”“大娘最堅強!”“美女加油!”“心情棒棒噠!”……我在不停地對患者進行鼓勵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打氣。每當我的問候換來患者輕聲的應答時,我心里就有點小激動。因為我知道對生命的渴望讓每個人都變得焦躁不安,更知道此時能換來患者的理解有多難。

      走到21床大娘床前,我親切地詢問大娘狀態是否比昨天好一些:“這個房間沒有對講設施,有事情您就喊一聲,我也會經常來看您的。”隨后,我又查看了大娘的輸液情況。目前,大娘的情緒比較穩定。

      查看完所有患者之后,我就開啟了“風火輪”模式:用電水壺一壺一壺地燒熱水,為每名患者送水;與同組護士為患者更換點滴;為24名患者發放午餐到床頭,等他們就餐完畢,又到每個房間收集飯盒;整理醫用垃圾袋。隨后,我馬不停蹄地清理了走廊衛生,又巡視了患者的輸液情況,并多次到21床大娘床頭查看。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我早已汗流浹背。

      轉眼到了下午2點,我開始給病人普測體溫、給所有患者更換口罩、與同組護士準備明天的化驗單、為6名新入院患者進行靜脈穿刺輸液……為了患者的每一聲呼喚都能及時應答,我無怨無悔。作為醫務工作者,在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脅的緊要關頭,我必須挺身而出。

      我靜靜地思考這些天的武漢之行。我不想當生命的匆匆過客,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生命的旅程中總該有些值得回憶的印記吧。當我老了,坐在村前的樹下仰望星空時,回想起曾經與我共赴“戰場”的那一張張臉龐,回想起曾舍生忘死揮灑在武漢大地上的青春,回想起挽救過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定會覺得不枉此生。

      ——李秋

    圖為李秋正在查看患者狀況。

     

      

        安鋼總醫院

      戰疫前線的“六朵金花”

      2月2日

      帶著重托和使命,我們6個人踏上了援鄂抗疫的征程。前方的路也許是一片荊棘,但我們決不后悔。帶著“鋼醫人”的執著與堅毅,我們選擇挺進一線,逆向而行。我們堅信,黎明前的那道光,終會越過黑暗。

      ——安鋼總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石華、李曉平、李晶晶、李曉偉、李靜、張萌

    圖為安鋼總醫院援鄂醫療隊6名隊員。

     

      援鄂第1天

      2020年2月3日 陰

      我們對口支援的是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作為第一批進入病區的醫療隊,我們需要提前熟悉環境。早上6點半,我們從酒店坐專車出發,抵達醫院時,同濟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北醫三院的老師們也已經到了。與他們完成對接分組后,我們開始正式上班。

      按照操作流程,我們穿好防護服,由感控老師幫我們整理,檢查密閉性,合格后才能進入病區。我戴著眼鏡和護目鏡,一呼吸都是霧氣,只能慢慢調整呼吸;在戴上5層手套以后,手都是皺的;身上的防護服不透氣,沒多大會兒里面的衣服就已經濕透了。我們主要負責接診,幫患者鋪床。接診病人時,我們要堵在病人專用通道,一個一個接診,并避免出現混亂。患者年紀偏大,還存在語言的差異,我們有時候只能用手比劃著交談。現在這個班兒已經接收了30多位病人了。

      ——李曉平

      援鄂第2天

      2020年2月4日 晴

      今天早上7點鐘,我和李曉偉得到通知被臨時補入護理3組,于7點半出發,前往武漢同濟中法院區開展工作。在感控老師的監督指導下,我穿著笨重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面屏進入了工作區。

      來之前的想象是一回事,真正到達抗疫前線,參與抗疫斗爭又是另一回事。親眼看到患者的痛苦,我下定決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病人解除痛苦,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出一份力!

      ——石華

      0時30分,我接到了急診科同事的電話。對方告知我說:“你的姥姥不在了,請節哀順變。”我當時腦子直接就“嗡”地一聲響。

      本來,我與姥姥說好,過年帶孩子去給她老人家拜年。沒想到,受疫情影響,國家提倡不出門拜年,我就一直沒能見到她老人家。此后因為工作需要,我直接動身前往武漢支援,哪知此去竟成永別,我再也見不到她了。

      院領導和護理部領導專程向我的家人們帶去了慰問,并請我放心,一定要我節哀順變、安心工作。媽媽也一直安慰我說:“你在外面工作,情況特殊,不要太傷心了,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事。家里有我們呢。你顧大家,我們顧小家。”

      掛掉媽媽的電話,我一夜輾轉難眠,滿腦子都是小時候在姥姥身前身后的美好回憶,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們每個人,都是匆匆歲月的過客。

      人活在世上不容易,而家人團圓更不容易,希望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多陪陪自己的家人。

      ——李靜

      援鄂第3天

      2020年2月5日 晴

      今天是到達武漢的第3天,溫暖的陽光格外耀眼。從賓館的窗戶向外望,空曠的街道和小區沐浴著暖陽,讓人心里更加五味雜陳。下午3時,我們緊急召開了臨時黨支部成立大會,大家重溫入黨誓詞,瞬間責任感與必勝的信念倍增。我們一定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書記說:“我們是黨員,肩上的擔子更重,大家一定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吃苦耐勞,沖在第一位。”常年奮戰在傳染病一線的專家告訴大家,現在我們面臨的可能正是疫情的高發期,大家又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力量,相信大家會保護好自己,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李晶晶

      援鄂第5天

      2020年2月7日 雨

      現在是2月7日的凌晨1時30分,這是我和李靜姐第二次奔赴前線。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次似乎更有信心。第一次全副武裝上戰場,我呼吸困難,頭暈,頭疼,感覺快要窒息了,但是我們告訴自己,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堅持再堅持。病人需要我們,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看著病房里虛弱的病人,感受到他們求生的欲望,我們沒有理由退縮!我們要與病毒抗爭到底!早日戰勝這場疫情!鋼醫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張萌

      援鄂第11天

      2020年2月13日 晴

      轉眼間,我們到武漢已經快兩周了,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因為心里存在恐懼。但后來又覺得時間過得很快,那是因為慢慢適應了這里的工作,心里的那種恐懼不存在了。患者很信任我們。對于他們來說,我們不僅是白衣天使,也是他們最親近的人。看著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轉,我們也很有成就感!再苦再累也值得!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李曉偉

    圖為張新宇正在辦公。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