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蔣沛含 蒲勇
在川滇之交、黑山之麓、金沙江之畔,有一塊土地,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被譽為“攀西聚寶盆”。鞍鋼集團攀鋼礦業公司攀枝花鐵礦就坐落在這里。1971年5月21日,經周恩來總理批準,主采區獅子山進行了萬噸大爆破。這是我國冶金史上第一次大爆破,也是當時全國裝藥量最大的一次爆破。
隨后,成千上萬的建設者匯集到這里,在這片滿目荒涼的土地上建設成了新中國最大的鋼鐵釩鈦基地。攀枝花鐵礦經過50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了年產釩鈦磁鐵礦1700萬噸的生產能力。建礦至今,該礦已累計完成采剝總量10億噸、輸出礦石3.7億噸。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攀枝花礦業人將繼續傳承“三線精神”(艱苦創業、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為推進資源戰略和“三個礦山”(數字礦山、綠色礦山、和諧礦山)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圖為上世紀80年代鏟汽聯合作業現場。
圖為2019年采場面貌。
發現與勘探
1936年~1940年,以常隆慶為代表的地質學家先后6次出入攀西地區,對包括攀枝花在內的50余處礦區進行了地質調查。他們第一次向世人披露整個攀西地區有豐富的礦藏資源的消息時,震驚了整個中國。
1940年6月份,川康銅業管理處委派探礦工程師湯克誠及助手姚瑞開到攀枝花探礦,在蘭家火山山谷間發現鐵粒,找到了鐵礦露頭,并踏勘了攀枝花、倒馬坎兩個礦區,測繪了攀枝花礦區。1954年,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徐克勤等人到攀枝花礦區開展地質調查,測繪了蘭家火山、尖包包、倒馬坎礦區和外圍地區,估算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地質儲量為1億噸左右,并建議進一步開展地質勘查工作。1955年~1957年,西南地質局局長黃汲清根據徐克勤等人的工作成果及建議,組建了攀枝花鐵礦勘探隊(531隊),開始對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進行系統的地質普查、礦床勘探工作。在這期間,原地質部外援專家庫索奇金、潘捷列夫等先后3次到攀枝花礦區指導工作,不僅探明了已發現的蘭家火山、尖包包、倒馬坎3個礦區,而且發現并探明了朱家包包、公山、納拉箐3個礦區,正式確定了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6個礦區。
關懷與支援
1964年5月份,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會議,毛澤東在會議上重提建設攀枝花的問題。他明確指出:“我們的工業建設,要有縱深配置,把攀枝花鋼鐵廠建起來,建不起來,我睡不好覺。”在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上,攀枝花以其資源優勢和地處腹地的自然條件,被列為國家大三線建設重點,中央正式做出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的決定。同年7月份,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務院會議,傳達毛澤東關于開發攀枝花、建設攀鋼的指示,落實中央關于開發攀枝花的戰略決策。同年10月10日,原冶金部從武鋼、重鋼、江油鋼廠和西昌鋼鐵廠4家企業先后抽調109人組成的四〇公司采樣隊進入攀枝花,對朱家包包鐵礦、蘭家火山、尖包包3個礦區進行礦樣采集工作。同年10月29日,原國家儲委審查通過《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儲量報告》,確定朱家包包、蘭家火山、尖包包礦的儲量為6.3億噸,同意攀枝花礦山以這3個礦點作為建礦依據,開始規劃設計。
1964年底,一支由108人組成的采樣隊,懷著建設大三線的滿腔熱血,踏上攀枝花這片人跡罕至的土地。1965年,一大批建設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攀枝花。1971年5月21日,朱家包包鐵礦獅子山萬噸炸藥大爆破成功,掀起了朱家包包鐵礦、蘭家火山兩礦建設的高潮。
設計與爆破
獅子山位于朱家包包礦區中部偏東,是個獨立的山頭。其覆蓋于朱家包包主礦體之上,下部礦石占礦區儲量的82.8%,剝離量占全礦剝離量的68%。
1970年9月份,二號信箱(原十九冶)礦山建設指揮部聯合設計院、研究院、生產單位制訂了“高臺階、大爆破、土溜槽、低進線”的設計方案。按照“革掉九條線(鐵路),提前六年半,節約三千萬,廢土造良田”的工作思路,大爆破進入邊設計、邊施工階段。
在大爆破會戰期間,36個設計、科研部門的292名科技人員參加了爆破的設計、施工和科研工作。在會戰高潮時,參加會戰的人數過萬。
1971年1月初,獅子山進入巷道和藥室施工階段,直接參加施工的就有6000余人。在施工中,缺少鑿巖機,參戰人員就用鋼釬、大錘替代;沒有照明,他們就拿著火把照明;通風設備不足,他們就頂著炮煙戰斗;沒有運輸機械,他們就自制木輪車出渣……他們用3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巷道和藥室施工任務,共掘進巷道62條、總長14562米,鑿成藥室586個,挖運土石方量13379立方米。
為了加工銨油炸藥,指揮部組織1000多名職工和家屬,成立了36個炸藥加工連,在無專業隊伍、無專用設備、無廠房的情況下進行炸藥加工,僅用了14天就加工炸藥9173噸。
在爆破過程中,他們布設了各種觀測儀器527臺、觀測項目17項,對爆破過程、爆破震動效應、建筑物應變、空氣沖擊波等方面進行了觀測與分析,獲得了大量數據,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獅子山大爆破,從設計、施工到起爆歷時6個月,是國內首次采用分層秒差起爆方法進行的爆破,炸藥用量10162噸,爆破松動巖石1140萬立方米,產生的爆破地震相當于4.2級自然地震。
建設與發展
2016年11月23日,攀鋼礦業公司將原蘭尖鐵礦和朱家包包鐵礦業務進行整合組建攀枝花鐵礦。據了解,攀枝花鐵礦礦區占地面積為19.9平方公里,遠期資源儲量達12億噸,擁有全國最大的高臺階鐵路排土場。
面對已進入中深部及地下開采、開采成本上升、資源條件不樂觀等現實情況,攀枝花鐵礦堅定做好資源管理工作,優化管理流程,依靠管理創新和科技進步,努力延長礦山使用壽命,為“三個礦山”和新攀鋼建設做貢獻。
該礦在開采過程中始終堅持“采剝并舉、剝離先行”的可持續發展原則,認真組織礦山生產。該礦新建的巖石膠帶系統年破碎量1500萬噸,年產規格礦710萬噸;礦石破碎膠帶系統于2019年7月底建成投產,年破碎量達1000萬噸。
在礦山開發建設中,攀枝花鐵礦先后開展了“高臺階排土場穩定性及監測技術研究”“陡坡鐵路運輸相關技術研究”“朱蘭采場開拓運輸系統改造”等科研技改項目數百項。其中,“陡坡鐵路運輸相關技術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攀枝花鐵礦采場性質配礦研究與實踐”獲得攀枝花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如今,攀枝花鐵礦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把“誠信、務實、創新、共贏”和“爭創四個一流”(創建一流黨建、錘煉一流隊伍、實現一流業績、打造一流礦山)作為全體職工的共同追求,融入職工工作理念。其先后獲得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原冶金部設備管理先進單位、清潔工廠、安全標準化一級企業、攀枝花市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攀鋼文明示范單位、鞍鋼集團先進單位、攀鋼集團先進單位等兩百余項榮譽稱號;先后涌現出了“礦山鐵人”南策容、全國技術能手梁文杰、全國勞模趙清志等先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