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先發
被譽為“馬鋼糧倉”“功勛礦山”的南山礦的主體礦山凹山采場,因其鐵礦石稟賦而有了上百年的開采歷史,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滿目瘡痍的凹山獲得了新生。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腳步,南山礦歷經60余載的開發建設,發生了鳳凰涅槃般的巨變,成為共和國工業發展的縮影、共和國礦業開發史的寫照和共和國工礦城市發展的印證。
凹山——苦難與輝煌
“凹山”一名頗為蹊蹺。凹山,位于馬鞍山市東郊的向山鎮境內。曾經,它是一座海拔180米、森林披覆,與其西麓姊妹山——大王山雙子座并肩聳立的山峰。明明是聳立的山巒,何以冠“凹山”之名?莫非先賢們早已一窺究竟,洞察出此山將被后人們開發利用而終將凹陷下去?一語中的——凹山果真凹下去了,成了一個負200余米的大坑,成就了一處人間奇觀。
凹山鐵礦資源發現于1912年,開發于1917年。一路走來,其注定要跟這個國家和民族一道,歷經苦難與輝煌。
最初,凹山鐵礦的開采是民族資本的小規模開采,原始的手工作業生產力低下。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劃破了中國寂靜的夜空。隨即,凹山采場遭遇淪陷。日本侵略者殘暴地采取以人換礦的政策。用大批礦工的生命換取的鐵礦石,被海運至日本冶煉鋼鐵、制造槍炮,再回過頭來槍殺中國人。累累白骨被侵略者胡亂地埋在一起,就成了“侉子墳”,這成為日本侵略者的罪證之一。
有壓迫就有反抗,有侵略就有反擊。在中共地下黨的組織下,礦山工人組成了游擊隊。1938年,凹山礦工劉一鴻組織的抗日自衛隊配合新四軍挖鐵路、毀設備,開展罷工,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到1949年4月28日,剛剛被解放的馬鞍山迎來了南京軍事管制組,他們奉命前來接收并恢復馬鞍山鐵廠生產。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各個行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催生了礦業的大發展。馬鋼駿蹄馳日月,南山當記第一功。為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多采礦、多煉鋼,這就是新中國第一代礦工的夢想!
1954年9月1日,凹山揭頂第一炮驚天炸響,4條礦工漢子憑著掌釬、掄錘,實施爆破作業,炸響了解放后凹山采場恢復生產的第一炮。
創業艱難日,筑夢正當時。同年11月,南山地區成立了“南山采場基建小組”。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建設大軍匯集這里,搭棚為營、挖坑為灶、風餐露宿、艱苦創業。
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創業者們天作被、地作床,櫛風沐雨,奮發圖強,用鐵錘、鋼釬、丁字鎬、五齒耙、鐵簸箕等簡單的勞動工具打下了礦山生產的堅實基礎,鋪就了共和國鋼鐵工業最初的背景和底色。
南山人礦業報國的夢想,也寄托了共和國開國元勛的希望。1958年6月16日,聶榮臻副總理風塵仆仆來到了凹山,勉勵創業者們多采礦、出好礦。
凹山采場設計年生產能力由1956年的50萬噸躍升至上世紀80年代的500萬噸和其后的600萬噸。南山,在不斷地釋放能量,創造輝煌,進而建設成為集采、運、選于一體的巨型露天鐵礦,躋身全國八大冶金礦山之列,號稱華東第一礦。
凹山——馬鞍山的城市之源
提起馬鞍山,人們愛用“一白一黑,鋼城二寶”來概括和形容。“白”即詩仙李白對此地流連忘返并終老于此,更以采石磯為念,留下了很多浪漫的詩篇和傳說;“黑”指的就是鐵礦和鋼鐵。“一白一黑”的馬鞍山,是詩城又是鋼城,讓精神與物質相得益彰。
曾幾何時,當共和國年產鋼鐵總量只有5000萬噸的時候,當鋼鐵產量難以支撐起共和國建設的宏偉大廈的時候,開國領袖毛澤東禁不住發出感嘆:“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樣東西就什么都好辦了!”
正是由于南山礦的凹山采場曾經為馬鋼的鋼鐵生產提供了大部分的自產鐵礦石原料,凹山采場被賦予“馬鋼糧倉”“功勛礦山”等美譽。
毫無疑問,凹山采場支撐起了馬鋼的崛起,而馬鋼的發展與興盛又強有力地促成了馬鞍山市的設立與發展壯大。
由礦而鋼,因鋼設市。凹山采場稱得上是馬鞍山的鋼鐵之母、工業之魂和城市之源了。
今天的馬鞍山,融現代工業文明、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和山水園林文化于一體,獨具魅力與特色,成為江東大地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且一定會更具張力、厚度、時尚與富足,日見其彩,譜寫出更加絢麗的華章。
凹山——經典的定格
凹山,不僅僅有物質的寶藏,更是一座精神的富礦。在其百年開采歷史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60余年的開發建設中,凹山采場不僅為馬鋼貢獻了2億多噸鐵礦石資源,而且涌現出了一大批先模人物和先進事跡。
——曾記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馬鞍山市委連續3次舉全市之力,組織開展凹山大會戰。南山人一馬當先,沖鋒陷陣,使凹山采場采礦量節節攀升,形成年產500萬噸的規模,創造了“坑小產量高,深挖愈增加”的奇跡,成為名副其實的“馬鋼糧倉”。
——曾記否,新世紀的鐘聲敲響后,因凹山采場礦石資源儲量日益減少而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凹山資源枯竭了,南山怎么辦?”的全員解放思想大討論。隨之而來的是南山礦人思想觀念的大轉變、發展力量的大凝聚、發展思路的大廓清,以及二次創業的大起步。
——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在凹山采場本身受到自然條件制約和馬鋼沒有新建礦山的情況下,凹山車間實現了挖潛增效和技術進步“部優工程”,采剝總量大幅增加,兩個文明建設爭創一流,于1990年被馬鞍山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模范車間”。
——還記得,以凹山采場為底色,幾代礦工接續奮斗,開發礦業,凝聚成了“愛礦敬業,開拓奉獻”的南山精神。南山精神哺育了堅守凹山采場30年、從籍籍無名的電鏟司機成長為聞名遐邇的技能大師、全國勞動模范的卜維平,以及“忠誠敬業,自我超越”的卜維平精神。
——還記得,凹山采場是人才的搖籃。在長期實踐和艱苦環境的錘煉中,凹山車間培養了一大批各類人才,并形成了叫得響的專業特色技術。其預裂爆破技術,一改傳統爆破對邊坡的破壞,使邊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大為提高;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組織的各國地質專家和學者前來參觀其邊坡治理技術,一名地質學家面對氣勢恢宏的凹山采場不禁贊嘆道:“我在世界地質礦產書籍資料中看到過凹山采場的描述,今日一見,不虛此行,名副其實,世界一流黑色冶金露天采場的生產建設管理,也不過如此。”
凹山——新時代有新使命
穿越百年滄桑,今天的南山礦正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打造生態礦區,堅定走新型生態礦區發展之路。
曾經,面對采空后裸露的土地、流失的水土、漫溢的酸水,南山礦人迷茫過、無助過,但更多的是探索、堅持,是不屈的奮斗和收獲的喜悅。
早在建礦初期,南山礦人就開始了栽樹育林的簡單綠化工作,并以此為起點,開啟了建設生態文明、回饋大自然的征程。
上世紀80年代初,南山礦開始組建復墾隊,先后在排土場、尾礦壩乃至采場邊坡,大打荒山造林戰,平整土地,植樹種草。
昔日47米排土場、東山貧礦線等廢棄土地上,早已綠樹成蔭:粗壯的喬木林,連綿的灌木叢,漫山遍野的葡萄園、茶樹圃、果樹林,郁郁蔥蔥。“開一片礦山、還一片林海、創一份效益”,南山礦人真的做到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山礦人已牢固樹立生態礦區理念,逐步形成了實體層、產業層和社會思想層3層結構路線圖,并據此形成了生態礦區規劃,在對凹山坑進行地質環境綜合治理之后,延伸治理,逐步改造南山礦現有生產工藝,整理、盤活廠區土地資產。
今天的南山礦人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心懷理想,著眼未來,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用一個全新發展的黃金時代,再創百年礦山、生態礦區的品牌輝煌。走過百年的凹山,已經結束了其開采的歷史,踏上生態治理與重建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