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角股鋼絲繩出現之前,礦山普遍使用普通的圓股鋼繩,使用壽命較短,換繩頻繁,導致礦山生產作業率低下。1953年,鞍鋼鋼繩廠開始研制三角股鋼繩。1955年,鞍鋼試制成功我國第一條6△(30)(由6根30股鋼絲擰成,截面為三角形)、Φ37毫米、長150米的三角股鋼絲繩,在鞍鋼高爐上料車卷揚機上試用,其壽命比普通繩延長1.5倍。
1958年,鞍鋼鋼繩廠突破僅能生產150米三角股鋼絲繩的長度關,并將其擴大到煤礦上使用。第一根三角股鋼絲繩在開灤煤礦正式應用,使用壽命達到英國和德國的同類繩水平。 (本報記者劉敬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