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5日,首鋼2號高爐移地大修改造工程竣工投產,成為我國第一座現代化的高爐。1985年,該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號高爐原是1929年建于日本釜石制鐵所的鐵帶式高爐,1941年拆遷到石景山。解放后, 雖經多次改造, 但已到了陳舊落后的“暮年”,利用系數只有1.2噸/立方米·天左右, 焦比高達800千克/噸;1號發電機是1901年西門子公司的產品, 發1千瓦時電需0.72千克標準煤。
首鋼決定移地大修2號高爐,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一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新2號高爐。經過組織幾十次的研究、討論,在得到多方面肯定的情況下,一個采用20多項新技術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2號高爐設計方案成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科技創新、自主創新活動展開了。新2號高爐用上了自主創新的高爐噴煤粉,用上了國際上從未在大高爐上使用過的頂燃式熱風爐,在國內首次用上了斜橋大皮帶機上料等,特別是在國內第一次用無鐘爐頂代替了多少年來使用的鐘式爐頂。新2號高爐的成功,為首鋼的高爐技術改造創造了成功的先例,也為國內兄弟企業的高爐在技術方面提供了多種借鑒。(本報記者王春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