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在視察國家高能物理所時,時任國務委員方毅介紹說:“(舞鋼研制的)銅鋼復合板,不僅填補了我國冶金工業產品的空白,而且質量比從德國(西德)進口的還好!”
銅鋼復合板是國家“八七”工程關鍵材料,用于高能物理直線加速器的建造。1978年10月,國家將該鋼的生產任務下達給了舞鋼(現為河鋼集團子公司)。
由于銅、鋼熔點差較大,熱脹性能不一致,當時國家急需的鋼板又是大尺寸板形,對表面精度要求高,銅鋼貼合率必須達到100%,還要能經受得住扭曲和內彎、外彎試驗,生產難度極大。當時世界上也只有德國(西德)、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生產,又由于該鋼主要用于尖端國防科技,在國際市場上根本買不到。
此時,舞鋼4200毫米軋機剛剛投產不久,一切都還不完善,這么重的任務舞鋼能擔起來嗎?從很多人眼里流露出的都是擔心和懷疑的眼光。
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一定要將銅鋼復合板軋制成功!1978年10月,由15名技術骨干組成的銅鋼復合板試制攻關組迅速成立。一年多時間里,舞鋼參加試制的科研和生產人員廢寢忘食,攻克了排氣真空、板迭加熱、銅鋼復合等一系列技術難關,于1979年9月22日,成功軋制出我國第一塊規格為(4毫米+6毫米)×3200毫米×4000毫米的大型銅鋼復合板;當年9月25日,軋制成功雙板迭大型銅鋼復合板。
自此,我國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建設所用該類特鋼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宣告結束。 (本報通訊員董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