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兆軍
近日,《中國冶金報》記者來到河鋼邯鋼三煉鋼廠精煉車間,探尋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職業組冠軍周文濤“百煉成鋼”的奮斗故事。
今年剛過而立之年的周文濤,扎根煉鋼熱土,歷經爐火洗禮,練就了一身精湛的煉鋼技術。多年來,他在超越中品嘗艱辛,在汗水中收獲榮光,先后獲得“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河北省杰出青年崗位能手、河北大工匠、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2018年3月份,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周文濤第一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今年3月份,周文濤再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代表鋼鐵工匠發聲,為鋼鐵行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錘煉匠心,讓鋼水更“聽話”
作為精煉車間副主任,周文濤的工作就是讓超過1500攝氏度的鋼水更“聽話”。為了做到這一點,周文濤和工友們在爐臺上摸爬滾打已逾9年。
2010年8月份,周文濤以優異的成績從東北大學畢業,來到河鋼邯鋼三煉鋼廠工作。三煉鋼廠是河鋼邯鋼主體生產廠之一,承擔著河鋼邯鋼40%鋼產量的生產任務,擔負著河鋼邯鋼3條產線約80%的中高端品種鋼材供鋼任務。
冶金專業畢業的周文濤深知煉鋼在生產中的重要性,他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從來到車間工作的第一天起,周文濤就把7米多高的精煉爐臺當成了家,每天和工友們一起甩開膀子干。在鋼花飛舞的爐臺上,在熊熊燃燒的爐火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一門心思琢磨煉鋼技術。面對超過1500攝氏度的鋼水,他每天測溫取樣50余次,從不間斷。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后又被烤干,反反復復,結出了厚厚的汗堿,脫下后,工作服都能立起來。同事跟他開玩笑:“小周,你的工作服和你鉆研技術的倔強勁一樣,誰也不服!”
到三煉鋼廠后,周文濤一直奮戰在煉鋼第一線。他說,這些年的生產實踐讓他切身感受到了河鋼產品的高端化。河鋼邯鋼生產的家電板,服務于海爾、美的、格力等一線家電制造商;汽車用鋼可以制造整車,結束了河北省不能用本省企業生產的汽車用鋼生產一輛整車的歷史;中厚板“家族”為機械制造、船舶制造、橋梁建造輸送“鋼筋鐵骨”;重軌產品通過歐盟認證;“航天氙”打破海外40年壟斷……河鋼邯鋼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鼓舞人心,也給煉鋼環節提出了更高要求。火紅的爐臺,成為了周文濤和工友們鍛造本領、施展才華的舞臺。
正是憑借熱愛煉鋼的這股癡迷勁兒,周文濤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汗水和努力中實現鋼鐵報國的夢想。
數據分析,實現精煉鋼水優質低耗
走進精煉車間1號LF主控室,操作人員正根據鋼水化驗成分傳輸系統在線對鋼水成分進行數據分析。爐次號、鋼種、各元素含量、冶煉信息、加料信息……根據電腦屏幕上的數據,操作人員通過對講機與上下游環節實時溝通。
以往,精煉環節沒有實現在線數據分析,一線工人要根據經驗進行操作。周文濤主動與自動化部對接,加快實施數字化冶煉操作,研發了鋼水化驗成分傳輸系統。這一創新,打破了“靠經驗煉鋼”的傳統模式,讓精煉操作更加穩定,保證把鋼水成分波動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實現了精煉鋼水優質低耗。
隨著品種鋼材訂單的增多,作為中間環節的精煉工序,如何在不增加甚至縮短精煉周期的情況下提高鋼水純凈度、確保鋼水質量,這成為周文濤技術攻關組的一個新難題。為盡快破解這一難題,周文濤與技術人員打破傳統煉鋼模式,一起探索煉鋼新工藝,利用數據分析試驗并推廣了純鈣線替代鋁鈣包芯線和硅鈣包芯線,減少鈣處理過程中的溫度損失,提高金屬鈣的收得率。僅此一項改進就使該廠每年可節約400多萬元噸鋼成本。
鋼水精煉,單位時間內,鋼水純凈度越高越好。在三煉鋼廠剛開始實施作業長制時,周文濤作為產線工程師,積極投身到提高產量、提高品種鋼比例和降本增效的技術攻關中。他大膽創新了轉爐渣洗工藝,使精煉造渣前移,優化鈣處理工藝,改善鋼水流動性,縮短精煉時間2分鐘以上,使得精煉鋼水的軟吹時間得到延長,鋼水更加純凈;同時,通過對鋼包包況、連澆爐次溫度變化及澆注過程中溫度損失等情況統籌分析,建立了鋼包-精煉-連鑄的聯系制度,進一步提高了信息溝通頻率及信息準確性。
實際工作中,他勇挑重擔,主動承擔高端品種鋼研發任務,相繼開發及優化X80管線鋼、Q960D高強鋼、700L高強鋼和NM450耐磨鋼板等150多個新品種鋼,其中電工鋼HW1300創造了單澆次連澆16爐的歷史新紀錄。以周文濤命名的創新工作室著眼于高端品種鋼開發,成立3個攻關組,解決了包括高強鋼生產等10余項難題,取得了5項國家專利。周文濤參與開發生產的高端品種鋼應用在國家西氣東輸等重點工程上,為企業產品挺進高端市場做出積極貢獻。
鋼鐵報國,努力把自己煉成一塊“好鋼”
周文濤說:“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技能人才做支撐。作為一名一線職工,必須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以工匠精神點燃鋼鐵報國的青春夢想。”
2016年10月份,他報名參加了第11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中國賽區的比賽。為準備比賽,他每天早出晚歸,最終奪得中國賽區冠軍,但周文濤并不滿足,他的目標是世界冠軍。為了這個目標,周文濤比以前更努力了。在別人娛樂時,他“泡”在書海里;在別人休息時,他扎進閱覽室。冶金原理、鋼鐵冶金學、冶金工藝學、有色金屬冶金學……相關書籍翻了又翻,文獻材料讀了又讀,每天都是學習到次日凌晨一兩點鐘才睡覺。他不僅把煉鋼當成一項工作去完成,更是把煉鋼當作一項事業去追求。
2017年4月11日,來自全球各地的煉鋼高手云集第11屆世界模擬煉鋼挑戰賽總決賽。比賽開始后,周文濤用了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就成功煉出了第一爐合格鋼水,并提交了自己的第一次成績,其他選手在比賽開始半個小時后才陸續冶煉成功并提交成績。排名系統一次次刷新,周文濤的煉鋼成本一次次降低。1個小時后,他的成績定格在低碳鋼噸鋼成本220.19美元上,成功奪得職業組冠軍。
今年3月份,周文濤在北京參加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聽取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后,周文濤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會后,周文濤立刻回到精煉一線,和工友們又投入到了新的技術課題攻關中。
擁有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全球客戶的“世界河鋼”已經駛入發展的“快車道”,這讓周文濤倍感自豪,同時也讓他樹立了一個夢想:代表河鋼站在世界鋼鐵競技舞臺上。
“自覺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工作崗位中,扎根生產一線,踐行工匠精神,這是每一位鋼鐵工人都應該有的情懷。”周文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