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奮斗鋼鐵人

    看,那一抹“紅霞”——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山鋼萊鋼建安公司電焊工藺紅霞
    時間:2019-08-27| 編輯:周利勇|【

      本報記者 周傳勇 通訊員 劉芳 宮宇 張喜紅

      七一前夕,山鋼集團萊鋼建安公司金結工程部電焊班班長藺紅霞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之后又入選為山東省“青年技能形象大使”。開完會、領完獎,她第一時間回到崗位,一邊向同事傳達上級精神,一邊換上工裝,抓緊趕制一批鋼結構加工件。“我不善表達,一上臺就發怵,還是更適合在車間里干活兒。”藺紅霞笑著說。

      “2017年10月18日,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第一次進人民大會堂,代表的是一線黨員職工。2019年4月23日,我第二次進人民大會堂,代表的是基層一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這些榮譽屬于企業和關心幫助我的親人們,是對同事的鼓舞,更是對我工作的激勵和鞭策。”每當大家提起藺紅霞兩進人民大會堂的榮譽,藺紅霞總是這樣說,謙虛而樸實。

      這份榮耀與自豪是藺紅霞從業17年來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用汗水和淚水辛勤澆灌出來的。在“臟、苦、累”的焊接崗位上,藺紅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點燃了絢麗的焊花,照亮了自己紅霞般美麗的人生。

      從“白衣天使”到“工地焊工”

      1998年,藺紅霞從當時的山東省萊蕪市衛校畢業,被分配到萊礦醫院,成為一名護士。2002年,萊鋼建安公司招人的消息讓她歡欣雀躍。為了不再與愛人分居兩地,藺紅霞義無反顧地放下了針管,拿起了焊鉗,成為一名基層女職工。

      從干凈整潔的醫院到轟鳴嘈雜的廠房,藺紅霞并沒有過多的不適,反而被施工現場焊花綻放出的美麗畫面深深吸引。“第一次見別人焊接時,我就覺得焊花特別美,而且感覺這項技術特別神奇。一根小小的焊條,就能讓兩塊鋼板融合在一起。”興趣使然,在選擇崗位時,藺紅霞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焊。

      焊花雖美,但在焊花綻放的瞬間,焊接工人要承受高溫的炙烤。纖細瘦弱的藺紅霞既沒叫苦,也不喊累,在艱苦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成長著。剛開始學焊接時,藺紅霞就表現出不同于常人的勤奮和執著。據萊鋼建安公司金結工程部黨支部書記史振永回憶,最初幾年,藺紅霞并不出色,但勤奮好學。“她主動向老師傅們逐一請教電焊技巧。”對于當年藺紅霞學藝的認真勁兒,史振永至今記憶猶新。

      “看別人焊得好好的,可焊槍一到自己手上,就怎么也焊不好。”說起自己當年學焊接的“笨勁兒”,藺紅霞笑呵呵地說。為了盡可能多地練習,藺紅霞跑遍了廠房的每一個角落,搜尋每一塊廢舊鋼板,自己默默地練習,鋼板、焊條用掉一大堆。有人嘲笑她:“你就浪費材料吧!”藺紅霞卻并不放在心上,繼續收集廢舊鋼板練習。

      一位老師傅看她認真、勤奮、上進心強,就主動教她,并讓她參與到工程施工中。“大膽焊,焊壞了,我給你補。”當年,老師傅溫馨鼓勵的話語給了她莫大的勇氣。

      在當年萊鋼750立方米高爐建設施工中,藺紅霞更是“惡補”技能。為學到“真經”,師傅操作時,她的眼睛死盯著師傅的手。別人休息了,她就趕緊拿起焊槍,利用現場剩的下腳料練習焊接。晚上回到家,就拿一根和焊條類似的筷子,忍著眼睛灼傷后的疼痛,模仿師傅運條時的動作和焊條角度。就這樣,上班練、下班練,僅用2天時間,她就掌握了焊接橫縫的技術方法,獨立承擔了750立方米高爐爐皮對接的焊接任務。

      在淚水汗水交織下的蛻變

      安全帽、防護面罩、防塵口罩、厚工作服、長及手臂的皮質手套,這是焊接工人的標配。夏天,更是熱得苦不堪言,衣服被汗水浸透,汗水不斷地從額頭上流下來,弄得眼睛睜不開,澀澀地疼。

      因為扛不下這份苦,一個夏天還沒過完,和藺紅霞一起進公司的5名年輕女焊工就選擇了轉崗,只剩下了她一個人。慢慢地,藺紅霞也萌生了調換崗位的念頭。師傅王綱一知道了她的心思:“紅霞啊,我的師傅從桂鳳也是一名女焊工,她可是咱廠的第一位女勞模。她曾經告訴過我,‘任何崗位都是有前途的,我們應該用技術贏得尊重’。”

      夜深人靜,躺在床上,藺紅霞輾轉難眠,師傅的話語在耳邊縈繞。“是啊,任何崗位都有前途,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追求,有所奉獻,有所建樹,就能贏得尊重。”藺紅霞暗下決心,一定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干出一番名堂。

      2005年,廠里選派職工參加在山東省淄博市舉行的山東省冶金行業技能大賽。藺紅霞被選中參賽。然而,距離比賽只有兩周時間,藺紅霞必須在最短的時間里學會仰焊技術,這是焊接難度最大的技術。由于焊接位置處于水平下方,焊接難度大,施焊時人必須呈仰臥姿勢,舉起手來操作,焊渣會時不時地濺進領口、袖口,灼傷人的脖子、手臂。初次接觸仰焊的藺紅霞害怕了。順著領口、袖口鉆進衣服的焊花燙得皮膚生疼,藺紅霞總是心驚膽戰,以至于焊接時手法不對,焊件背面總也不成形。那一次,藺紅霞哭了。“再難,我也要學會仰焊!”哭過之后,藺紅霞在心里默默發誓。

      強忍著灼燒的疼痛,一點一點克服心理上的畏懼,藺紅霞努力著、堅持著。就這樣,舊傷未好又添新傷,藺紅霞憑借那股子韌勁兒,不斷學習摸索仰焊的技巧,別人需要學習1個月才能學會的技術,她不到1周就學會了。那次比賽,藺紅霞拿了第五名。對焊接,藺紅霞也有了更深厚的感情。憑著這種不服輸的性格和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僅用2年時間,藺紅霞就掌握了平焊、立焊、仰焊等焊接技術。

      2012年,已在萊鋼小有名氣的藺紅霞代表萊鋼征戰“馬鋼杯”全國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那次比賽,每個考試項目都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連續、整套完成,中間不能停頓休息,一蹲就得200多分鐘,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忍著腰部傷痛的折磨、高溫的炙烤,藺紅霞咬牙堅持比賽。作為來自全國17家鋼鐵企業58名選手中唯一的女性,藺紅霞在那個有著“鋼鐵奧運”之稱的競技場上,連續作業270分鐘,一舉奪得“電焊工”亞軍。在大賽組委會當天精心挑選出的3件焊件展品中,有2件出自藺紅霞之手。

      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在男人扎堆的工作領域,藺紅霞比男人還敬業,吃苦耐勞,沖鋒在前,連我們男人都自愧不如。” 藺紅霞的工友孫樹權說。

      2012年,該公司2號1080立方米高爐大修,藺紅霞負責在9米平臺焊接高爐水冷壁。由于是交叉作業,1根1米多長的槽鋼忽然從上空墜落,狠狠地砸在了正在焊接的藺紅霞的胯上,重心不穩的她瞬間跌落。所幸,她被安全帶吊在了半空。藺紅霞嚇壞了,被同事拽回平臺上的她直抹眼淚。領導勸她去醫院做個檢查,休息兩天再工作,但藺紅霞搖了搖頭,只稍做休息,就又爬上了高爐繼續作業。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

      “藺姐就是一塊金字招牌,她經手的焊接項目都是‘免檢’,她一直都是我的榜樣”工友王富娟說。對于藺紅霞的付出與奉獻,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說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是藺紅霞品質的一部分,那她對焊接技術的孜孜鉆研與探索,則為企業實實在在解決了一批焊接技術難題。17年來,她先后參與了萊鋼內外上百項新建、檢修冶金建設項目。她的焊接質量始終保持穩定,探傷一級片率在97%以上,所焊接的構件合格率達100%。

      更讓工友們欽佩的是藺紅霞成名后不驕不躁、勇于攀登的精神。2013年4月份,萊鋼建安公司以她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藺紅霞勞模創新工作室”。藺紅霞把創新工作室作為傳承工匠精神的搖籃,帶領工作室成員,圍繞質量、成本、設備等重點,改進傳統焊接工藝,破解技術難題,攻克急難險重任務。近3年來,該工作室先后獲得18項國家專利,完成了6項技術創新項目,創效510萬元。

      近年來,萊鋼集團大力發展鋼結構產業。面對新挑戰、新考驗,技術過硬的藺紅霞并不懼怕,但如何將焊接技術傳承下去,卻讓她感受到了壓力。從第一代女焊工、“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獲得者從桂鳳,到冶金行業技師劉瑞章,冶金行業技師、“山鋼工匠”張曉,山東省首席技師王綱一,再到第五代女焊工藺紅霞,工匠精神和焊接技術在山鋼萊鋼建安公司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

      “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種對工作的精益求精,更是一種擔當、一種自我的挑戰。我有責任把工匠精神和技術繼續傳下去。”藺紅霞說。為引導年輕人鉆研技術,傳承工匠精神,藺紅霞用真心凝聚班組職工,用實干做表率。去年,焊工班新招來5名年輕焊工。藺紅霞從基本的焊接習慣和手法著手,由淺入深,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手把手傳授給他們。如今,藺紅霞已先后帶徒20余名,其中3人在全國大賽和山東省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