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奮斗鋼鐵人

    “焊神”曾樂
    時間:2019-08-27| 編輯:周利勇|【

      

      

          二十三年后,您依然是我們心中的“焊神”!

        有一個人

        已離開了23年

        然而他沒有一天不與我們同在

        23年是漫長的

        如同他鞠躬盡瘁、拼盡生命最后一息的一生

        23年又是短暫的

        如同他燃燒如焊花的一生

        他離開的23年

        曾經工作過的寶鋼

        整個鋼鐵工業

        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他的成就和精神

        始終如炬如焰

        照拂著一路行來的鋼鐵人

        在他沉靜的塑像前

        一束潔白的花融開了時間的堅壁

        在這樣一個崇尚“唯快不破”的時代

        今天我們想讓您慢下來 靜下來

        和我們一起緬懷這位不能忘卻的人——

        國際著名焊接專家

        一代“焊神”

        寶鋼功勛人物

        全國勞動模范

        曾樂

        

      寶文

      “盡可能多做點事,盡可能多承擔點責任,盡可能多幫助別人一點。”這是寶鋼工程指揮部、寶鋼總廠原副總工程師曾樂的人生哲學。他諱言索取,哪怕是必要的索取。就是這位行動的巨人,在簡陋的條件下,自籌資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精密焊接試驗室。多年后,人們給予他這樣的評價:“自強不息,心焊中華。樂于奉獻,實干專家。”

      曾樂是廣東人,自小生活在大上海,家里還有親戚在海外,生活條件比較優越。他喜歡穿夾克衫,頭發也習慣梳理得直挺挺、光生生的,鼻梁上架著副金絲邊眼鏡。無論在什么地方上班,曾樂都習慣自己動手,把辦公室的地拖得干干凈凈,直到逝世前幾年都是這樣。

      但是,也有很多人見過穿著老棉襖、雙手黑乎乎的曾總。1982年,在北鋼院搞輕便電渣鋼那年,實驗室就曾樂一個人,300多公斤的設備,外加1臺千斤頂,樣樣事情都靠他的一雙手。那個時候干電焊沒有防護服,曾樂接連燒壞了3件棉襖,還把夫人王婉云的2件偷來穿了,才幾天也燒得盡是窟窿。有一天,實驗室終于來了個幫忙的青工,小伙子一個閃失,一粒焊火花愣是蹦進了曾樂的嗓子眼兒里,弄得他好幾天話也不能說。但就是這樣,曾樂還是把輕便電渣鋼搞成了。

      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镕基一向很少題詞。1991年元旦,朱镕基破例提筆:“曾樂同志是知識分子與工人結合的典范,上海人民在振興上海、開發浦東的偉大事業中,要學習曾樂精神。”

      被資料“趕”出房間,

      自籌資金建實驗室

      曾樂1978年到寶鋼,夫人、孩子都在北京,他一個人住在指揮部大院一間宿舍兼辦公室里。一天,有老友來訪,敲門門沒關,走進去卻沒見人,一問話,曾樂的聲音卻從頭頂傳下來了。原來,圖紙、資料、儀器把曾樂那間小屋里的雙層床全塞滿了,曾樂就在上鋪的上面又動手加了一層,變成了三層床,他睡在最上面,躺下去腦袋離天花板就50厘米,一坐起來就要碰到頂。

      那個時候,寶鋼正面臨“下馬風潮”,工地上人心惶惶,曾樂沒管這些,繼續工作,埋頭研究。1980年初冬,他又從北京托運來一大箱資料,沒通知單位,自己雇了輛黃魚車,裹起衣領,冒著一路寒風,把一車資料從上海老北站運到寶鋼工地。這批新來的資料把曾樂徹底從小屋“趕”了出來。那他人住哪兒呢?在征得辦公室同意后,曾樂在樓道下的雜物間搭了張床住了進去。再有同事來訪,他們就只能在這樓梯間里“促膝相談”了。因此,常有同事感嘆:“這就是咱們寶鋼的曾總啊!”

      就在寶鋼最困難的時期,曾樂完成了他在焊接領域里的理論探索。1986年,他出版了在當今國際焊接界仍被奉為經典的《焊接工程學》。

      曾樂在樓道間住了一年,無意中被當時的寶鋼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黎明發現,這才解決了他的住房問題。房子是大了點,可曾樂的生活空間還是繼續被資料占據著,因為這回他又注意到了精密焊接專業。那時候,寶鋼引進的電腦系統,包括了數以萬計的高密度電路板,這些都是工廠的“神經中樞”,如果投產后,這些電路板損壞了怎么辦?

      在國際上,微電子精密焊接與修復還是一門新興專業,國內沒有幾個人聽說過。很快,曾樂的小屋就變成了中國最早的精密焊接實驗室。

      精密焊接是一門邊緣學科,單靠理論不行,主要靠實踐。但是在當時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沒有被列入國家計劃的開支,一分錢經費也沒有。所以在實驗室起步的時候,經費基本上要靠曾樂自己想辦法。有人問:“曾樂你是為寶鋼干事情,國家投資寶鋼花了那么多,會差這點錢?”曾樂說:“國家已經把那么多錢投進寶鋼,我怎么能再增加國家的負擔呢?”當時他就下了決心:要自籌資金,把這個精密焊接實驗室建起來!

      這個時期,曾樂正在深圳、北京等地為多項重點工程擔任咨詢顧問。按規定,咨詢收入可以個人提成,但這咨詢費可沒那么好拿:深圳發展中心,當時中國的第一座鋼結構超高建筑,技術難點特別多,曾樂跑了無數次工地,拿到個人手上的咨詢費也只有3000元;南浦大橋,中國第一座超跨度斜拉索橋,建筑難度更大,曾樂先后為大橋建設簽發的技術指導文件多達35份,但咨詢費還不如深圳的那個項目。即便如此,曾樂還是把這些提成一分不剩地投到實驗室建設,甚至當年在寶鋼召開的第一屆、第二屆國家精密焊接年會,大部分會務費都是曾樂自掏腰包解決的。

      從1987年開始,曾樂實驗室的精密焊接技術修復了數千塊電路板,直接經濟效益達數百萬元。他還自己出錢辦班,培養了43名精密焊接工人,這可是國家第一批精密焊接操作人才。

      這個小小的實驗室,德國西門子曾兩次派專員來訪,美國林肯公司也來洽談合作項目,大家都沒想到作為鋼鐵企業的寶鋼,居然在微電子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他們更沒想到,兩年后,世界焊接技術的權威機構——國際焊接協會,在曾樂的建議下于1992年設立了精密焊接分會,中國一躍成為這個世界尖端學術機構的重要成員國。

      1990年9月,曾樂把這個自己投入了17萬多元的實驗室無償移交給了寶鋼總廠。

      不繞彎子,極度負責

      曾樂有時候脾氣不好,厲害起來還要罵上幾句。有人說,“大拿們”都會有些脾氣的。比如開會時,有人說“這事兒再研究研究”“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云云,曾樂一聽這些模棱兩可的話,就耐不住性子,經常會有帶火藥味的話噴出來。他不繞彎子,也不留面子,甚至許多外方專家也怕他三分。

      有人勸他:“曾總,你這么說話可是要得罪人的。”曾樂說:“我不得罪他,那我就要得罪更多的人,如果出了事返工,這活兒誰干?還不是工人師傅們。損失誰承擔?還不是國家。”

      曾樂總是說:“我們現在做工作、搞建設,時間這樣緊迫,怎么容得我們含含糊糊、四平八穩呢?”

      那年,寶鋼的一期建設基本就緒。在這個世界矚目的現代化鋼鐵企業,曾樂與其他技術專家一道,主持建成了4063立方米高爐、300噸全焊轉爐、200米全焊鋼煙囪等國內一流和最大型的全焊鋼結構,僅主焊縫的長度就超過了450公里。他還通過自己整理的焊接工程計算法,在國內首次找到大型球罐的最佳工程規范,使寶鋼成群的大型球罐無一發生延遲裂縫。曾樂“焊神”之名也由此而來。

      不過,曾樂并不認為自己是“神”,不會犯錯。有一次,一個現場的青年工人不認識他,當他的面指出了一個問題。曾樂聽后立刻定了神,仔仔細細想了一番,轉身對大伙兒說:“嗯,他說得有道理,這事兒我們再重新推敲一次!”

      曾樂當時是寶鋼工程指揮部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國家級專家,但他從來沒感覺自己跟工人有什么區別。實驗室里,他沒有單獨的房間,而是和徒弟一起辦公;在課題需要決斷的時候,常常是他站出來拍板。漸漸地,大家把他簽署的文件稱作“曾樂文件”。每份“曾樂文件”出臺前,他都要經過大量的現場勘查、縝密計算,提出詳細的技術、工藝準則,然后鄭重地在技術指導文件上簽字。大家信任曾樂,因為他說出的“我負責”這3個字,分量非同一般。

      身在病床,心系工作

      1989年,曾樂潛伏多年的肝病開始癌化。1990年10月,癌細胞已經牢牢長在他硬化的肝部。上海市領導聞訊立即要求上海市衛生局長牽頭成立專家組,局長親任曾樂醫療小組組長。人們擔憂著曾樂的病情,曾樂自己倒比別人有信心,年近花甲的他仍然滿頭黑發,一雙大眼炯炯有神,說起話來嗓音洪亮,他的身影依然頻繁出現在寶鋼、浦東、北京……他的辦公室、實驗室依然有蜂擁而來的求助單位的代表、專家、工程師,有時候夜里11點多了還有人敲門。

      1995年8月起,曾樂腹部疼痛加劇,2尺3寸的腰圍增大到3尺,同事們總算把他勸進了醫院。為此,寶鋼指揮部還專門召開部務會議,黎明鄭重宣布:“以后天大的事兒也不能找曾樂了!”

      領導讓大家別去找曾樂,曾樂卻來找大家了。一次,一個外地來的工程師被護士給擋在了門外,曾樂知道了,就悄悄約他到醫院草坪上碰頭。兩人在草地上攤開圖紙、資料,曾樂很快提出指導意見,并在草坪上簽署了“曾樂文件”。

      曾樂住院后病情一度有所好轉,稍有起色,他又急于工作。1996年1月15日上午,幾位著名醫療專家為曾樂會診,可當天下午曾樂還在病房里組織了寶鋼三期工程阻燃管專題會。同事和醫生都勸他:“曾總,等病好些了再開吧!”曾樂眼睛一瞪:“三期工程能等嗎?”醫生和公司領導拗不過他,只同意開15分鐘時間,結果還是延長了好久。會一開完,曾樂便仰靠在沙發上大口喘氣……

      為了曾樂的病情,醫生決定給他輸用蛋白和血漿,公司專門派出了汽車。虛弱的曾樂說:“我是個很普通的病人,沒有必要比其他病人享受到更多的待遇,也不要浪費國家的錢財了。”

      1996年1月22日上午,曾樂見前來探病的冠達爾鋼結構總工程師欲言又止,便逼著他實情相告。“為什么不早講?”曾樂雙手撐著床沿,艱難地坐起來,把夫人王婉云叫來:“金茂大廈為了鋼結構的事兒正在犯愁,有個技術指導文件正急等著用,我口述你記錄,不要讓醫生看見……”他一連說了7條意見,最后累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1996年2月1日,曾樂病情進一步惡化,開始吐血,已經插了三腔管不能言行的曾樂,硬是用左手寫了一份報告給焊接實驗室的同事們……

      曾樂報效祖國和獻身科技事業的崇高理想,埋頭實干的作風,以及樂于奉獻、自強不息的品格,為全體寶鋼人所敬佩和崇仰。為了傳承和弘揚曾樂精神,寶鋼創立了曾樂獎、曾樂創新獎和曾樂敬業獎。近10余年來,寶鋼已分別評選、表彰寶鋼集團曾樂獎獲得者100余名,寶鋼股份曾樂創新獎獲得者460余名,寶鋼股份曾樂敬業獎獲得者260余名,寶鋼股份曾樂式青年100余名……

        

      人物簡介:

      曾樂(1932年~1996年),寶鋼工程指揮部副總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長期以來,他以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智慧、執著和創造精神,嘔心瀝血,屢克難關,在工程焊接和精密焊接兩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曾樂在寶鋼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精密焊接試驗室,試制出20多種填補國內空白的精密焊接用品,使我國的精密焊接技術達到世界水平。他還為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秦山核電站等全國幾十個重點工程解決了重大焊接技術難題,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委重大成果獎、國家科委發明獎等幾十個重大獎項。

      曾樂相繼被聘為國際焊接協會專家委員、微連接特設委員會的國家代表、西班牙皇家冶金研究中心委員、美國林肯焊接基金會國際委員。

      1996年6月20日,原冶金部做出的《關于進一步開展向曾樂同志學習的決定》強調,曾樂同志是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是工程技術人員的楷模,也是廣大黨員和干部的光輝典范。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