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致敬強國路

    銳意進取 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時間:2019-09-23| 編輯:周利勇|【

    ——怎樣看待新中國鋼鐵工業國際化發展成就和克難攻堅路徑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 何文波

      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國冶金系統秉承國際主義精神,投入巨大財力、物力,對阿爾巴尼亞、越南、朝鮮、羅馬尼亞和巴基斯坦等國冶金項目建設提供了援助,促進了受援國經濟發展。

      2016年,河鋼收購已連續虧損7年的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用時半年便使其扭虧為盈,救活了一個廠,溫暖了一座城。

      跨越70年歷史長河,中國鋼鐵工業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展現著同樣的睦鄰友邦的風范和擔當。進入新時代,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中國鋼鐵有能力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全球發展 中國鋼鐵功不可沒

      麥肯錫全球管理合伙人凱文·斯奈德在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世界對中國市場的需要超過中國對世界市場的需要。”獲得這樣的評價,離不開大國鋼鐵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作用,中國鋼鐵工業為國際市場提供了大量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有力支持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70年來,中國鋼鐵工業在曲折中堅韌前行,終于在1996年超過日本,年產粗鋼10124萬噸,坐上全球粗鋼產量第一把交椅,直至今天,我們的粗鋼年產量已超過9億噸。這其中有幾代鋼鐵人的艱苦付出,也是中國崛起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我們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中國鋼鐵工業在基本滿足了各行各業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后,開始向國際市場提供鋼鐵產品。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大量外匯用來進口鋼材;從2005年起,我國開始成為粗鋼凈出口國,2006年成為鋼材凈出口國。2006年~2018年,中國鋼鐵工業在滿足國內鋼材消費需求的同時,累計向世界各地出口鋼材8.58億噸,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鋼鐵行業一直本著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的發展理念,限制鋼坯等初級產品出口,特別是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和品種質量的持續改善,中國出口鋼鐵產品的品種質量和服務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在特定時期滿足了國際鋼鐵市場多層次和多樣化的需求。

      此外,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為全球鋼鐵及相關產業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帶動了鋼鐵原燃料、冶金設備及技術服務的增長,在世界鋼鐵舞臺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

      其次,大國鋼鐵逐漸改變了世界鋼鐵競爭格局,有利于維護自由、公平、有序的國際鋼材市場競爭秩序。

      中國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逐漸成為反傾銷第一涉案大國,其中鋼鐵工業首當其沖。但也正是在這樣的博弈中,中國鋼鐵人逐漸掌握了國際市場競爭規則,“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

      從1995年我國鋼鐵企業取得自主經營出口業務的權利,到1998年太鋼首次向當時的國家冶金工業局提出不銹鋼反傾銷調查申請,再到近年天工國際挑戰國際貿易壁壘取得“三連勝“(勝訴歐盟“雙反”案、美國反補貼案、土耳其保障措施案);從2002年我們面對美國限制鋼鐵進口的“201”條款成功運用保障措施對鋼鐵行業依法進行保護,到2018年中國鋼鐵企業在美國“337調查”案反壟斷、竊取商業秘密、反規避3個訴點全部勝訴……中國鋼鐵工業在世界舞臺上彰顯著實力和自信,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貿易保護措施的濫用,促進了自由、公平市場環境的形成和全球治理的科學化、公正化,體現了大國鋼鐵的責任擔當。

      最后,世界領先的生產能力,使中國鋼鐵工業有能力為世界鋼鐵工業做出更大貢獻。

      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的引進消化再創新、集成創新、自主創新,中國鋼鐵工業技術和裝備國產化、大型化、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開始實現從“外為內用”到“內為外用”的轉變。2007年以來,我國大型冶金成套裝備開始走出國門;如今,我國冶金成套裝備制造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像中冶集團已占有世界在建鋼鐵項目市場63%的份額。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鋼鐵企業以更大的抱負,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產生了河鋼塞鋼管理團隊這樣的“時代楷模”。

      應該說,經過70年的砥礪奮進,正在由大變強的中國鋼鐵工業,將更深地融入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大潮中,在更廣闊的空間施展更大的作為。

      任重道遠 中國鋼鐵仍需創新進取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在過去的歷史階段中合理的選擇,在推動歷史進步的同時,也會留下這樣那樣的潛藏著的矛盾和問題。在新的歷史階段,其中一些矛盾和問題就可能演變成制約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矛盾、關鍵問題。今天,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全球化的大潮,中國鋼鐵工業要聚焦主要矛盾、抓住關鍵問題,克難攻堅,尋路突破。

      首先,我們要著力塑造強國鋼鐵的品牌形象。

      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形成了一些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一些優秀鋼鐵企業以強大的研發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過硬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贊譽。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低技術含量產品的大量出口,以及片面依靠低成本競爭,甚至無序競爭的市場行為,確實會影響品牌形象,也與我們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的要求不相匹配。當然,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商品的物美價廉也是一個國際品牌,即使在今天,高質量的量大面廣的鋼鐵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也有大量需求。現在我們需要抓緊做好的,是滿足高質量發展的更高要求,轉變片面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方式,依靠品種、質量、服務,以及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資源配置、依法合規經營等能力來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努力塑造強國鋼鐵品牌。尤其是優勢鋼鐵企業,要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創新意識,通過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不斷滿足國際市場高端需求。當然,我們還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擦亮中國鋼鐵的國際品牌。

      近年來,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結構不斷優化。2013年~2016年,我國板材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比重一直在44%左右徘徊;2018年,這一比例上升至58%。近年來,以極低鐵損取向硅鋼、第三代超高強汽車板、不銹鋼精密箔材等全球首發或領先產品為標志,中國的高端鋼鐵產品研發正在發力向前。我們要加大宣傳力度,讓中國鋼鐵的良好國際形象深入人心。

      其次,我們要著力構建互利共贏的鐵礦石供需機制。

      改革開放極大解放了中國鋼鐵工業的生產力。隨著粗鋼產能、產量的持續高速增長,我們對鐵礦石的需求迅猛增加。中國鐵礦資源“貧、細、雜”的特點,致使97%以上的鐵礦資源需要經過復雜的選礦工藝處理,所能提供的增量也非常有限。因此,海外鐵礦資源成為滿足鋼鐵原料增量需求的主要來源。2003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第一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從那時起,如何充分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就成為中國鋼鐵行業持續求解的問題。

      回首這十幾年的“求解”歷程,一方面,中國鋼鐵的快速發展,為全球鐵礦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目前世界領先的礦山公司,無一不是受益于中國鐵礦石需求的快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四大礦山發往中國的鐵礦石數量達4.5億噸,約占其總發運量的87.57%。另一方面,中國鋼鐵企業解決鐵礦石問題的努力從未停止。2010年定價機制從長協談判改為指數定價,中國鋼鐵企業、礦山企業和貿易企業一起努力建設公平、公正、公開的鐵礦石定價機制;2012年共同成立了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通過透明的價格發現為指數提供樣本;2013年中國推出了全球首個以實物交割的鐵礦石期貨,發揮了價格發現功能;2015年企業開始改變單一指數定價模式,使用混合指數并初步形成了指數競爭的格局。同時,我們也對合作合資開發海外資源進行了不斷探索。正是在產業鏈跨國合作方面所進行的多種嘗試,使中國鋼鐵行業在市場化建設中不斷成長起來,學會更多運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問題,對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認識不斷深化。

      當然,我們一定要清楚地看到,迄今為止,我們尚未真正建立起鐵礦石供需雙方認可的、符合市場規律的、能夠滿足上下游共同利益的、可持續的良性合作關系。2008年~2018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由57.2%增長到80%以上,怎樣構建互利共贏的鐵礦石供需機制,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中國鋼鐵企業愿與礦山合作伙伴精誠合作,加強溝通和交流協商,建立長期牢固、互利共贏的戰略合作關系。中國鋼鐵企業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國際資源開發建設,共同打造一個健康發展、長期繁榮的鋼鐵產業鏈。

      最后,我們要著力構建并深度融入跨國鋼鐵產業鏈。

      近年來,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鋼鐵企業海外投資建廠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也存在著面對海外投資風險躊躇不前、動力不足;走出去的企業在海外陌生的法律、政策、市場、人文環境中發展困難重重,或者產品在海外打不開銷路只得返銷國內等現象。

      一方面,我們的鋼鐵企業,特別是優勢鋼鐵企業,要進一步認識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到今天,已不能只局限于本土的競爭,而是要著眼于在世界鋼鐵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科學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做出鋼鐵人的更大貢獻。這是走進新時代的優勢鋼鐵企業的職責使命。

      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刻理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在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指導下,妥善處理好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著力構建并深度融入跨國產業鏈,積極謀劃、審慎落子,在實踐中提升高效配置資源的能力,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的能力,提升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的能力,從而持續增強國際競爭力。

      此外,我們還要發揮行業的力量,積極搭建信息和資源交流共享的平臺,加強雙邊和多邊交流,在幫助鋼企和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合作共贏的同時,努力為走出去的企業營造更好的內外部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中國鋼鐵人有信心、有能力創新攻堅、銳意進取,以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融入全球化的大潮,進一步彰顯造福世界的責任和擔當。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