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良(北京)
太原西北鋼鐵廠
1949年4月20日,太原軍管會接管了西北鋼鐵廠,接管后開始進行艱苦的復產工作。從1949年4月25日開始,僅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該廠相繼恢復1座焦爐、2座高爐(分別為103立方米和287立方米)、2座30噸平爐和1臺中型軋機的生產;到5月20日,平爐冶煉出太原解放第一爐鋼水,西北鋼鐵廠基本恢復生產。1949年8月,西北煉鋼廠、西北窯廠,以及東山、西山、靜樂、平定、靈山、壽陽等6個礦合并為西北鋼鐵公司。1950年7月,西北鋼鐵公司改稱太原鋼鐵廠。
華東礦務局馬鞍山分礦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市軍管會接管了國民政府資源委員華東礦務局馬鞍山分礦;接管后制訂了“全面復工、局部生產”的方針,馬鞍山分礦開始恢復生產。1950年1月1日,馬鞍山分礦改為馬鞍山礦務局。1952年11月5日,馬鞍山礦務局根據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分區建設的方針”,成立了煉鐵籌備組;1953年6月1日,高爐改擴建工程全面施工,清除了原來日本建設的2號、4號、6號、8號小高爐(日偽時期曾建設10座小高爐,國民政府接管后,將其10座高爐全部拆毀),在此基礎上新建了6座71立方米的新高爐;1953年9月16日新建的2號71立方米高爐建成投產;1953年12月15日6座新建71立方米全部改建完成,投入生產。
上海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官僚資本企業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華東軍政委員會接管上海7家官僚資本企業,并迅速組織恢復生產。1949年5月30日,上海軍管委接管上海冷鑄車輪試驗廠,6月2日就恢復生產,開始鑄造火車輪。1949年7月11日,上鋼二廠恢復生產線材;7月12日,上鋼三廠平爐開始出鋼;7月23日,上鋼一廠平爐恢復;6月24日,上海軍管委接管上海窯業廠,并恢復生產;7月18日,上海軍管委接管大鑫鋼鐵廠,8月16日恢復生產,開始鑄鋼件和鑄鐵件;7月21日日亞鋼業廠恢復生產;10月19日,軍管委接管亞細亞鋼業廠,7月1日恢復生產,7月11日電爐開始出鋼。
華中鋼鐵公司(大冶鋼廠)
1949年5月15日湖北黃石解放,5月27日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華中鋼鐵公司(大冶鋼廠);6月13日定名為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華中鋼鐵公司;9月1日定名為中原臨時人民政府華中鋼鐵公司;10月隸屬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工業部領導。
抗日戰爭期間,該企業大部設備拆遷至重慶,其余設備損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政府建設66立方米高爐、1.5噸轉爐、250毫米和430毫米軋機,但均未完工投產;接管后著手恢復建設,完成了轉爐工程和250毫米軋機。1949年12月全國第一次鋼鐵會議上將其原定恢復建設1萬噸/年生產能力的規模擴大到3萬噸/年生產能力的規模。為了適應恢復生產發展的需要,該公司設置了相應的管理機構,即1室(技術室)、4廠(煉鐵廠、煉鋼廠、軋鋼廠、機械廠)、4處(經理處、行政處、鐵山保管處、業務處),1950年建設了1座15噸平爐和430毫米軋機。1950年11月朝鮮戰爭爆發,并威脅到我國東北地區的安全,中央命令將大連鋼廠遷入華中鋼鐵公司,成立華中鋼鐵公司特殊鋼廠,遷來的設備有1.5噸、3噸電爐各1座,6噸電爐1座,500毫米鋼軋機(主馬達及電氣設備)、300毫米軋鋼機各1套,2噸鍛錘2臺,1噸鍛錘3臺,0.5噸鍛錘1臺,15噸吊車1臺等。大連鋼廠的干部、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670余人也并入華鋼。1952年底,大連鋼廠南遷的設備在大冶鋼廠基本安裝完畢,并先后投入生產。到1953年,大冶鋼廠主要生產設備有70立方米小煉鐵爐1座,15噸平爐1座,1.5噸轉爐2座,1.5噸、3噸及6噸電爐各1座,小型軋鋼機2組,0.5噸至2噸蒸汽錘共7臺;年生產生鐵2.3萬噸、鋼錠4.8萬噸,軋鋼材及鍛鋼材共約4萬噸(其中鍛材0.68萬噸)。
重慶第29兵工廠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12月3日重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人到重慶接管國民政府兵工署第29兵工廠,12月6日正式接管該廠并組織恢復生產。1950年1月,該廠平爐開始修復,4月2日煉出重慶解放后第一爐鋼水,并澆鑄成錠;1950年3月21日,日產20噸煉鐵高爐修復完成,4月6日開始生產;1951年7月1日,日產100噸煉鐵高爐修復完成,正式投產;1959年5月10日,鋼軌軋鋼廠修復完成,開始生產。
重慶第24兵工廠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12月7日重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軍代表接管國民政府兵工署第24廠。1950年2月3日,該廠第一煉鋼車間1座3噸電爐修復投產;3月份,2套軋機修復投產;12月份,原吉輝爐更換成美制3噸摩爾式電爐投產。該廠后成為重慶第二鋼鐵廠,發展為重慶特殊鋼廠。
中國興業公司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后,重慶市軍管委接管中國興業公司。該公司1938年籌建, 1939年7月正式成立,擁有日產30噸煉鐵高爐1座、日產5噸煉鐵高爐2座(其中涪陵鐵廠5號煉鐵高爐未建成)、10噸煉鋼平爐1座、1噸電爐1座、1噸貝塞麥轉爐1座、10英寸三重式五架鋼條軋機1套、18英寸三重式四架鋼條軋機1套和輕軌軋機1套。1950年上半年,該廠接管工作初步結束,工作重點轉移到恢復生產建設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