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聃(中冶華冶)
今年春節前,我全程跟隨報道了五礦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一行到中國華冶邯鄲基地調研指導、瞻仰全國冶金戰線著名勞動模范馬萬水同志雕像并敬獻花籃、看望慰問馬萬水遺孀張淑云老人的新聞。國文清在馬萬水雕像前說,中國華冶的發展離不開幾代人對馬萬水精神的傳承和踐行。中冶集團近些年來一直大力倡導和弘揚馬萬水“站在排頭不讓,把住紅旗不放”奮勇爭先的精神。這一切我看在眼中、記在心中,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參加工作以來,馬萬水精神一直是我心中的航燈。
圖為馬萬水佩戴勛章照片。
圖為馬萬水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證。
那一年,我剛入職到華冶,就聽聞馬萬水這個新中國第一批勞動模范的光榮事跡。后來,在邯鄲基地辦公樓門前看到了馬萬水塑像,那個年輕勞模奮勇爭先的形象就印刻在了我的心中。馬萬水同志和與共和國同齡的馬萬水英雄集體,為共和國冶金工業發展嘔心瀝血,無私奉獻,20次攀登掘進高峰,被當時的冶金部命名為“英雄礦山掘進隊”,是全國冶金戰線的一面紅旗,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傳承至今的一面紅旗。他們艱苦奮斗和忘我創業的拼搏奉獻精神,凝聚了中國優秀產業工人的優良品質,成為冶金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無比珍貴。它是激勵我前進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當時年輕的我,便在心中將馬萬水精神作為自己今后工作的楷模。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中國華冶這個我熱愛而為之奮斗的企業工作和服務的20載中,從桃李年華到不惑之年,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里,從基層單位辦公室副主任到現在華冶公司黨委工作部副部長、黨委宣傳處處長,從基層單位團委書記到華冶公司團委書記,每一項工作我都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無論工作任務量有多大,我都會想辦法圓滿而出色地完成;無論是組織會議、策劃大型活動、參加文藝表演,還是撰寫論文、文化宣傳稿,無論是起草文件、各類材料,還是編制各類宣傳手冊、制作展板,我都努力發揮自己所有的特長,從來只想著如何爭取盡己所能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不僅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分管業務,還會深入思考如何在每項工作中不斷創新,做出特色和亮點。因為馬萬水精神在我心中深深扎根,時刻激勵我。
砥礪前行
馬萬水“站在排頭不讓,把住紅旗不放”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始終恪盡職守,不斷砥礪前行。記得剛剛接手華冶公司宣傳、企業文化工作的時候,公司專業人員還未調整到位,我一個人負責跟會寫新聞,深入基層采訪收集素材并撰寫深度稿件,編發網站和官微稿件,編輯、排版、制作公司報刊,編制公司宣傳冊和視覺識別手冊,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不經意間發現已從天黑到天亮。因為長年伏案工作,頸椎病經常折磨著我,有幾次頸椎疼得我起不來床。去醫院治療時,醫生先后3次要求我住院治療,但為了做好企業宣傳工作,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不影響宣傳工作特有的時效性,我只是做了簡單的理療和電療再吃藥緩解疼痛,堅持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數不清有多少個下班后的晚上和周末,接了放學的孩子后返回辦公室繼續加班,顧不上給孩子做飯就叫外賣,顧不上給孩子聽寫就讓他自己默寫;數不清有多少次深夜,結束加班時看到孩子趴在桌子上沉睡的身影;數不清多少次我深入基層時只能拜托同事幫我接送年幼的孩子上下學;數不清多少次看著孩子漸漸長大的背影,身為單親媽媽的我,內心充滿無法給予孩子更多陪伴的歉疚;數不清多少次同事們看到孩子陪我加班送來各種水果、零食和小絨毯;數不清多少次在繁忙或遇到難題時,馬萬水艱苦奮斗、奮勇爭先的精神在心中激勵著我不畏懼、不退縮并堅持了下來;數不清多少次我自己告訴自己,孩子總會懂得和理解什么是企業精神、什么是民族精神,懂得他的媽媽沒有陪伴他太多而是馬不停蹄地努力工作,與企業共成長、共奮進,是因為企業發展進步就是為祖國發展壯大添磚加瓦……
曾經,父親病重在內蒙古老家住院,向著生命的盡頭漸行漸近的時候,母親和弟弟陪床,而我依然加班加點在辦公室忙碌著,只是因為我的職業操守告訴我,我的工作是公司的窗口,不能遲、不能停、不能差、不能錯。當醫院第三次下達病危通知書的那個周五的晚上,父親在急救室被徹夜搶救,我處理完手頭緊急的工作帶著孩子連夜從天津趕到呼和浩特醫院。此時,父親已經無法和我對話了。他那依依不舍和疼愛的眼神告訴我,他心里那些想對我說的話再也沒有時間說出口了,多少教誨和叮囑再也無法表達,父親就這樣離我而去。就在那個周末,我和母親、弟弟帶著父親的骨灰回天津安葬后,我默默地掩飾著未干的淚痕,回到了我始終那么用心工作和堅守的崗位,甚至沒有人知道我剛剛經歷了怎樣痛徹心扉的悲傷。但是我知道,父親不會怪我這一切的發生和結束都過于匆忙和安靜,因為他生前跟我說過,馬萬水是我們華冶人的先鋒和榜樣,我們華冶人有責任、有義務傳承和弘揚馬萬水精神。女兒生長在新中國、成長在新時代,是黨給了我們安定和幸福的生活,自己要以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深知,有企業這個大舞臺,自己得以施展才華,我們取得的所有成績和榮譽、掌握的技能都與企業密不可分。馬萬水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建設全心付出,我們在新時代回報與奉獻企業就是為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我深知,報效祖國,點滴匯聚定成江海!
開拓創新
馬萬水“干勁加技術、石頭變豆腐”勇攀高峰的經驗激勵我不斷開拓創新,不負青春。加快礦山建設,光靠拼體力是不行的,必須把苦干、實干與巧干結合起來,沖天的干勁加上先進的技術,才是馬萬水人多年來不斷創造新紀錄的寶貴經驗。而這種寶貴經驗在政工、文化、群團工作中的拓展,就是理論學習在工作實踐中的開拓與創新。
從事團委書記工作10余年,我積極學習各類專業理論知識,目前擁有5個專業學歷,還考取了國家最高級別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書等,通過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很好地解決了一些工作難題。在鉆研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領悟到,人的行為都是由思想、心理來支配的,心理學和人力資源管理學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工作、企業青年工作等多項工作中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為了緩解礦山板塊和高原艱苦環境中施工一線青年人才流失問題,我多次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反復思考和論證工作開展主題與方案,在地下幾百米的井下巷道,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高原,組織青年員工召開分享會,講“心”的故事,用每個人身邊的正能量感召青年員工,穩定了他們的心;建立心理工作室,通過視頻為青年員工做一些心理疏導。為了創新和落實青安崗等“青字號”品牌活動,我帶領基層團干策劃組織創新形式的“青安崗”活動,組織開展“情感體驗式”的“青安崗”啟動儀式,帶領青年員工從心理上、情感上深刻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變被動遵守安全規范為主動思考如何在施工一線更安全地開展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
繼往開來
國文清在中國華冶舉辦的紀念馬萬水逝世50周年紀念大會上強調:“馬萬水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馬萬水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韌不拔創業的勇氣;馬萬水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馬萬水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馬萬水精神激勵著一代代華冶人開拓進取、奮勇向前;新時代馬萬水精神引領著中國華冶乘著改革開放40多年的春風一路發展前行、企穩向好;新時代馬萬水精神為中冶力量注入活力,擦亮中冶品牌,讓世人矚目!
在這盞航燈的引領和指引下,在企業為我提供的成長平臺上,我收獲了國家級、省部級、市級各類先進個人和作品獎項。書柜里的獎杯、獎牌和榮譽證書表明,馬萬水精神始終銘記在我心中,我以身為華冶人、中冶人而驕傲。我將繼續發揚“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以新時代馬萬水精神為心中的航燈,為企業、為祖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