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我和我的祖國

    攜起手,為奮斗新時代增添正能量
    時間:2019-08-27| 編輯:周利勇|【

      王鐵元(北京)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我為祖國歡呼,為祖國驕傲!

      在改革開放40多年間,我前20年工作,后20年退休。

      記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因工作原因去過一些國家,印象比較深的是朝鮮。那時,朝鮮還是憑票證購物。在大街上見到放學的小學生,他們很有禮貌。街上有外賓車隊通過,他們會立正敬禮,待車隊通過禮畢。

      還一次,我隨中國冶金代表團訪問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當時,我駐捷克使館科技參贊聽完我們的匯報后說:“中國在科技方面比捷克落后30年。”這句話一直酸酸地記在我心里。30年過去了,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時,捷克總統澤曼拄著拐杖來中國參加峰會尋求雙方合作;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召開時他也來了,并在捷克展臺前演奏鋼琴,并提出兩國可在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開展多項合作。30年后,兩國翻開了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我第一次坐高鐵是1992年,從法國巴黎坐到里昂,時速300公里/小時。當時國內高鐵還是空白,我很好奇,特意在流線型子彈頭車頭前拍了照片;進入車廂后又要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想看看開車后會不會濺出來,結果很平穩,再看窗外風景飛馳而過,真是快呀!陪同我們的法國朋友很開心。我想,你們現在有了,我們將來也要有。這么多年過去,我們的高鐵誕生了,國人告別了60公里/小時的“綠皮車”,坐上250公里/小時的和諧號、350公里/小時的復興號。現在,我們有了高鐵的自主技術,高鐵網絡遍布全國東西南北中,總里程超過2萬公里,從北京到上海4小時多一點,從北京到香港不到9小時,高鐵已成為我們國家一張響當當的金色名片,正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目前,我國已在印度尼西亞承建“雅萬高鐵”(雅加達—萬隆),總投資50億美元,是印尼第一條高鐵,也是我國出口全套高鐵技術的項目。在我印象中,雅加達市區人多車多,我相信高鐵開通后,可提升雅加達和萬隆的城市品質以及沿線人民的生活質量。還有一點要提及的是,我了解到我國高鐵所用的專用百米長鋼軌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它姓“冶”,是冶金人為改革開放做出的新貢獻。

      另外,中國承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也通車了,從內羅畢至蒙巴薩全長480公里,采用中國技術、設備、標準建設,鐵路運行時間由原來的10多個小時縮短到4.5小時。當地居民說“這是不可思議的”,肯尼亞總統參加了通車典禮,并親自登車試乘。

      再有中歐班列,由2011年的十幾列到2017年井噴式增長到3600多列,再到2018年的1萬列以上,可通達歐洲15個國家49個城市。中歐班列輸送的貨物也由原來單一的電子產品,擴大到今天數百個品類,包羅萬象,“重車去、重車回”,豐富了沿線人民的經濟生活。中歐班列的開通,使四川“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成為遙遠的過去,今天變成“全球通”;重慶不產咖啡,今天已成為咖啡貿易中心。我平時喝的澳大利亞牛奶、吃的歐洲餅干,價錢比以前便宜很多,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豐碩成果。

      說了鐵路,再說說橋。上世紀60年代,我們出差從北京到上海要20多個小時,在火車上過夜,火車到南京后要停下來,一節節車廂上輪渡過長江,折騰1個多小時,過了長江車廂連起來再開到上海。后來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了,實現了直通。

      五六年前,我去斯里蘭卡旅游,在路上司機特意指給我看遠處的大橋,說那是中國人建的。看到那座雄偉的大橋,我發自內心地自豪。早聽說改革開放后,我國在國外協助當地建了很多橋,這座橋是我親眼見到的。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這座總長55公里的跨海大橋,飛架在伶仃洋上,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又一個“世界第一”誕生了。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建橋看日本,上世紀90年代建橋看歐美”,那么21世紀建橋看中國。

      說完路和橋,再看看建工廠、蓋大樓的事。我們冶金企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走出國門承建的國外項目也不少。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地標建筑雙子塔旁的地段,可謂是“寸土寸金”,相當于北京的王府井,在這里我看到一座正在建設的大酒店上面顯著地掛著MCC字樣的大牌子。我出于濃濃的冶金情結,細看旁邊還有“中國冶金”4個中文大字。是呀,曾經是原冶金部的一個不太大的公司,現在已在國外承建57層、230米高、總投資10億美元大項目,真了不起!

      再回看上世紀60年代,我曾參與當時冶金部援建越南太原鋼鐵廠的工作。這個年產10萬噸鋼的項目,是國家重點無償援助項目。當時我國正處于困難時期,為盡國際義務,盡全力干了多年也未建成。改革開放后,我們的冶金建設能力大幅提高。河鋼塞爾維亞有限公司成立當年鋼鐵廠就實現盈利,扭轉了連續7年虧損的局面,為增加當地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塞爾維亞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退休后,我自費去了幾個國家旅游,感慨良多。就拿護照來說,一本小小的因私護照,恰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最好印證。改革開放前,因出入境管理制度限制,不是每個人都能辦理護照的。就算你有護照,因各國簽證政策不一,手續繁多,要求嚴苛,個人辦理有一定難度。即使能夠辦理,能走出國門的人寥寥無幾,更別說去旅游了。現如今,國家簡化辦理護照手續,只需跑一次就能辦理10年期因私護照,10天就能拿到手,持中國護照可以前往60多個免簽或落地簽的國家和地區,其他國家對中國公民簽證也變得越來越容易。中國護照的“含金量”提高了,國人可以說走就走進行出國旅游了。

      看著自己的護照和里面花花綠綠的簽證章,深知它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家實力提升的標志之一。無論我走到哪里,想到我自己就是一張“中國名片”,既自信又覺得腰桿硬。中國老太太衣冠端莊、行為有禮,就連老外也得說漂亮,既美麗了自己,又尊重了別人,這背后就是祖國的強大。

      老百姓享受改革開放40多年帶來的紅利。我享受著衣、食、住、行不愁的晚年生活,最近國家又給漲了養老金,享受醫療保險,還有小時工服務,以前工作的單位還組織退休職工春游和秋游等等,這些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也要感謝冶金老干部管理部門為我們提供的熱情、周到服務。

      我在耄耋之年還能到國外走走看看,我很欣慰。我格外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抓住生命的第二個春天,積極認真過好每一天、快樂每一天,收獲滿滿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奮斗新時代增添正能量。

      (作者為原冶金工業部外事司退休干部)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