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ywck"><strong id="cywck"></strong></nav>
  • <xmp id="cywck"><menu id="cywck"></menu><nav id="cywck"><optgroup id="cywck"></optgroup></nav>
  • <nav id="cywck"></nav>

    首頁 >> 我和我的祖國

    老爐長的教子秘訣
    時間:2019-08-27| 編輯:周利勇|【

      王述杰(安鋼)

      “別身在福窩里不知福。你現在的工作環境,我在30年前想都不敢想。有這么好的條件還煉不出好鋼,還好意思找理由?把空調關了,這點熱也叫熱?”2018年7月的一天,正午時分,天氣悶熱難耐,安鋼第一煉軋廠煉鋼車間轉爐爐長范興亮正在家里管教兒子范毛毛。

      范興亮,安鋼第一煉軋廠煉鋼車間100噸轉爐總爐長,從1988年任原安鋼第一煉鋼廠6噸轉爐爐長至今,已經在轉爐上干了整整30年。范毛毛,范興亮的兒子,2017年大學畢業來到安鋼第一煉軋廠,在100噸轉爐當煉鋼工。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到一年,他就在老范的言傳身教下,具備了獨立煉鋼的能力,是新入職大學生中的佼佼者。可歷經磨煉的老范總是對兒子感到不滿。

      老范干了30年的爐長,獲得的獎勵無數,但從他身上看不到一絲一毫的滿足。他常給年輕員工講自己經歷的火紅年代,講那份懷揣赤子之心投身國家鋼鐵事業的激情。“我看著現在有些‘不爭氣’的年輕人就著急。我1988年參加工作,我在爐臺上干了超過30年,可以說經歷了改革開放后以來煉鋼技術大變革。咱們安鋼1958年建廠,到我參加工作時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可是聽我的父輩們講,建廠初期,他們的煉鋼環境非常差,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條件慢慢得到改善。不過和現在還是沒法比。那會兒,6噸的小轉爐,十幾分鐘一爐鋼。我們班里8個人,從接班開始就別想坐著,不停地忙,裝料、吹氧、搖爐、出鋼、倒渣基本上全是手動,煉鋼過程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停頓、脫節。而且,爐前煙塵彌漫,睜不開眼。現在,坐在空調屋里,點一下鼠標就能煉鋼了。爐臺上沒有煙不說,就連粉塵都被除塵風機吸得干干凈凈的。記得爐下清渣,那時煉鋼爐下邊是地坑,鋼渣都是直接倒到坑里。每個班下來,必須把地坑里的鋼渣清理干凈。我是爐長,每次都是第一個下去,熱啊!那是真熱!鋼渣表面看著是黑的,用鐵锨一鏟下邊都是紅渣,我們哥幾個穿著冰背心輪流下去清渣。現在的年輕人哪兒想象得出這種苦啊!現在爐下有專門的渣道,將鋼渣倒到渣罐里,鏟車直接拉走,多省事啊!30年前誰都不會想到能有這樣的技術。”“范師傅您又開始講歷史了啊!”身旁的工友笑著說。“我們只有不忘歷史,才能不斷革新;只有珍惜眼下,才能開創更好的未來。咱都看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實況轉播,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好啊!改革開放的成就,我是深有體會。我們一煉軋是安鋼實現裝備大型化、現代化的排頭兵。安鋼4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我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別說我唱高調,這是實話實說。改革開放,讓我們的工作、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我爸經常這么教育我,開始時不以為然,后來也漸漸地理解了他的苦心。他們這一輩人不容易,吃了很多苦,親歷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他們心存感激,總想著把這種感激一輩輩傳下去,把這種感激轉化成年輕人工作的動力,讓我們努力工作、刻苦鉆研、奉獻社會、報效祖國。我是經常聆聽他的教誨,感到不僅要把父輩的精神傳承下去,更要緊扣時代主題,肩負時代使命,把鋼鐵報國的精神發揚光大。咱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就是獻給新中國成立70年的最好禮物。”坐在一旁的范毛毛道出了新一代知識型煉鋼工人的心聲。

    小妹人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