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成浩(江蘇沙鋼)
“小韋,換了新的工作崗位還習慣吧。上三班比較辛苦,熬夜加班事情也比較多,你上慣了常日班,生物鐘可能一時半會還倒不過來,平時下班注意休息好。跟著你師傅好好學本事,堅持住!”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我的鉗工組組長黃雪平時,他笑呵呵地對我說的話。
平時工作中,我都叫他黃師傅。黃師傅是土生土長的沙鋼所在地——江蘇張家港本地人,今年快50歲了。與同齡人相比,他有些顯老:兩鬢生出白發,一笑起來,眼角的魚尾紋和嘴角兩邊的酒窩紋格外清晰,這也讓他顯得更和藹可親。這是我對黃師傅的第一印象。
我們連鑄乙班鉗工小組連他在內一共5個人,黃師傅和我師傅年長些,他倆的年齡跟我父親差不大。我們其他3個組員年齡相仿,平時工作中大家都是有活一起干、有嗑一起嘮。黃師傅喜歡跟我們開開玩笑,沒有一點架子,也沒有代溝。就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中,我們完成了一項又一項難度很大的檢修任務。
黃師傅沒上過什么學。跟他們那代人的情況差不多,家里的生活基本就是個溫飽,加上兄弟姐妹多,沒有更多錢上學。但是,黃師傅并沒有因為上學不多而放棄自學的機會,看他一手的老繭就知道,他是個閑不住的人。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總能看到他搗鼓搗鼓這個,搗鼓搗鼓那個。哪個備件壞了,他就拆開來修修再利用。正是因為他喜歡鉆研一些技術,喜歡琢磨一些新事物,我們省下來好多備件,少走了好多彎路。
在平時工作中,他對我這個新工人也格外照顧。因為到了新的崗位,好多業務不熟悉,他從點檢、維護各個環節一點點地悉心教導我。對我來說,到了新的崗位有太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擰螺栓、第一次拆裝油管、第一次裝割刀、第一次測輥縫、第一次換段面、第一次壓墊塊……每個“第一次”他都耐心地指導我,詳細地講解操作步驟和技術要領。我有時做得不到位,他從不責怪我。他還常對我說:“學本事要靠日積月累,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多用心,多總結經驗,多嘗試。”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倍感自責的我又對自己多了份信心,多了份勇氣。
黃師傅患有腿疾,平時走路時明顯有點跛。但是,當遇到突發故障需要搶修時,他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健步如飛,就連我這個年輕小伙子都跟不上他的步伐。有時候我都懷疑他那腿是不是裝了“開關”,隨時可以進入自由切換模式。
記得有一次,白班連中班,中班快下班的時候2號連鑄機一流突發漏鋼故障,火紅的鋼水漏到下面的扇形段上,扇形段油管有幾根被燒壞。當時,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只是看著周圍的人緊張有序地在忙碌:拉消防帶、開閥門,大家積極主動地參與。黃師傅見我愣在那,大聲對我說:“小韋,趕緊跟我到3號機倉庫拿油管,19毫米×2500毫米和19毫米×3500毫米兩種規格的,抓緊時間。”我聽到他的聲音時,他人已快到3號機倉庫前了。記得那天,我們持續搶修到第二天凌晨5點半,連續工作了將近22個小時。我們鉗工小組在他的帶領下,順利地完成了搶修工作。
黃師傅不僅業務水平高、技藝精湛,而且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總是默默地奉獻。在我們看來,他是個有追求、有想法、有團隊意識的表率。可他跟我們嘮嗑時,常帶著愧疚地說起,對于家庭,他不是一個好丈夫。我聽他說,他愛人兩次受傷,他都沒能在第一時間陪在愛人身邊照顧她,仍然工作在一線。為了不影響工作,下班后才匆匆趕去醫院照顧愛人。聽他說起這些事時,我看到他眼里泛著淚花。
黃師傅常常對我們說:“作為一名在沙鋼工作的鋼鐵工人,沒有沙鋼這個大家,哪有我們的小家?我多付出一些那是應該的。”
是啊,沙鋼作為民營企業中的龍頭企業,有3萬多員工。從1975年到2019年的44年間,沙鋼連續多年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之列。像黃師傅這樣的沙鋼人,以他們身上那股甘于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精氣神”,助力沙鋼走上世界鋼鐵大舞臺。
黃師傅常說:“我們趕上了好時候,在黨的領導下,國家一天比一天強大,這對于沙鋼品牌走向世界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的確如此,沙鋼作為中國大型的民營鋼鐵企業,每年出口鋼材的比重在國內鋼企中首屈一指。很多國外用戶看到中國鋼鐵企業的實力,愿意與我們攜手共建新未來。
現在,國家非常重視民族支柱產業的發展,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除過剩產能、打擊“地條鋼”、助力鋼企兼并重組等政策的出臺,為國內鋼企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沙鋼順勢而為,一方面積極利用國家相關政策,不斷實施技術創新,研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種類;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發展物流貿易,增加營銷策略,讓產品銷路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沙鋼大膽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邁進。這不,沙鋼成功實現超薄帶工業化生產,這對于沙鋼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新型生產線不僅縮短了生產工藝流程,而且對于沙鋼節能降耗有著深遠的意義。
對于新技術,沙鋼人總是那么敏銳。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沙鋼堅持“科技興廠”的發展戰略,堅持高起點、高定位,從國內首條75噸短流棒材生產線到亞洲首座90噸超高功率豎式電爐高速線材生產線,再到多特蒙德鋼廠的整體搬遷,沙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正是千千萬萬個像黃師傅這樣甘于默默奉獻、勤學習、好鉆研、與時俱進、創新思維的沙鋼人,成就了沙鋼的今天。
我堅信,沙鋼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創新、不斷登攀的企業文化精神,必將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