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峰密切深入企業生產第一線,先后走訪河鋼集團、寶鋼、首鋼等76家國內重要冶金鋼鐵企業,及時了解生產第一線工作情況及需求,推動工作開展。圍繞鋼鐵企業發展的重要需求與瓶頸問題,積極開展專題調研,研究提出一批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對管線鋼、不銹鋼、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簾線鋼、重軌鋼等多個鋼種中非金屬夾雜物控制提出了控制方案,為鋼鐵企業取得經濟效益超過2.3億元,申請專利30余項。
形成了具體專有技術列舉如下:
1)高品質鋼中非金屬夾雜物控制集成技術(包含7項專有技術),包括脫氧劑和輔料設計技術、精煉渣堿度和成分控制技術、針對鋼渣反應的真空精煉技術、二次氧化控制技術、依據楊氏模量及熔點等性質的夾雜物成分控制技術、“多級取樣、系統分析”的夾雜物評估技術、Micro-CT分析夾雜物技術等。在寶鋼、首鋼、攀鋼、南鋼、青鋼等鋼廠應用于不銹鋼、管線鋼、重軌鋼、軸承鋼、簾線鋼等鋼種,形成專利9項,其中美國專利1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2017年獲得獲得美國鋼鐵協會理查德.富魯汗獎,為鋼鐵企業取得經濟效益0.3億元;
2)基于熱力學和動力學的理論開發了液態鋼水精準合金化技術,針對不同鋼種開發了精準鈣處理在線控制軟件,促進了鋼水窄成分控制和智能煉鋼的實現;該集成技術在首鋼遷鋼、寶鋼不銹、寶鋼德盛、寶鋼八一、三明鋼鐵等多家鋼廠應用于管線鋼、不銹鋼、風電鋼、齒輪鋼、冷鐓鋼等鋼種;形成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2項,獲得省部級獎項1項,為鋼鐵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約0.2億元;
3)冶金反應器優化與設計技術,基于流體動力學和電磁學的理論、應用商用仿真軟件并結合自己開發的子程序,針對鋼水的流動和傳熱等傳遞現象進行三維模擬,進行反應器的優化與設計。該技術在首鋼遷鋼RH 真空精煉、首鋼京唐電磁制動結晶器連鑄、寶鋼不銹LF 爐精煉、連鑄中間包設計等廣泛應用,獲得專利5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2016年獲得企業科技獎1項、獲得美國鋼鐵協會杰瑞.希爾沃獎、美國鋼鐵協會連續鑄鋼獎,為鋼鐵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約0.1億元;
4)高表面質量304不銹鋼中夾雜物控制集成技術,2015年12月,被中國金屬學會成果評價為國際先進。本項成果已在寶鋼不銹鋼有限公司生產應用。連鑄坯修磨率由12%降低到了4.39%,線鱗缺陷率由6.24%降低到了3.14%,拋光合格率提高到85%以上,批量生產50.11萬噸,提高了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本成果形成專利11項,為鋼鐵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約1.3億元;
5)數值模擬方法和仿真技術在鋼的精煉及連鑄過程中的應用,2017年4月被中國金屬學會成果評價為國際先進。該成果系統地研究開發了鋼的精煉及連鑄過程模擬仿真技術,并應用于鋼鐵企業的生產實踐,取得了有效的應用成果。該成果已在寶鋼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鋼鐵公司、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成果形成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項,為鋼鐵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約0.4億元。
推薦人還積極探索創新產學研發展模式,加快高效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牽頭建立河鋼-北科大鋼鐵綠色制造協同創新中心,2018年接達30個項目,經費4000萬元,在創新發展、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獲得突破。
推薦人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冶金反應工程學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副主任委員、特種冶金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煉鋼分會副主任委員、鐵合金分會委員、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同時還擔任美國礦業金屬及材料協會(TMS)過程技術與模型委員會主任、美國鋼鐵技術學會(AIST)、采礦、金屬及材料協會(TMS)、日本鋼鐵協會(ISIJ)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正式會員等等,協助學會部門組織和參與各種會議,例如煉鋼會議、連鑄會議、SteelSim會議、CSST會議、中韓中日會議等等,以及國外的各種會議(TMS、AIST、歐洲連鑄會議等等)。推薦人積極參與國際學術組織與學術交流,發表國際學術報告300余次、任國際學術會議組織人20余次、擔任國際會議分會場主持人70余次,在各種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20余次。
張立峰擔任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B和A的Key Reader、ISIJ International、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和Metallurgical Research & Technology編委、任國內9個中英文期刊編委,受邀為90多個刊物審稿。為提升中國鋼鐵國際影響力,多次發出強有力的“中國聲音”。例如2016年6月,推薦人應邀參加奧地利冶金與材料論壇會議,并做學術演講。針對近年來歐美對中國鋼鐵業的質疑和批評用統計數據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討論,并提出“Made for China”的概念。2018年4月應邀做客鳳凰衛視中文臺節目《世紀大講堂》,為大家全面解讀“中國是鋼鐵強國嗎?”。這些“中國聲音”反響強烈,讓更多的人正視中國鋼鐵的現在與未來。
張立峰科研能力強,先后獲得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光華工程科技獎第十一屆青年獎、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組部青年千人等榮譽。在《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B》、《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A》、《ISIJ International》等期刊發表論文300余篇。自2012年01月任冶金學院院長以來,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統籌管理科研、教學、人事等多方面工作,且重視創新,激發原創,全面提升北科大冶金學科影響力,自2012年起北科大冶金學院就始終位列鋼鐵冶金國際五大期刊學術發表量首位,冶金學科獲得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A+,獲得2018“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冶金工程學科世界第一的好成績,促使北京科技大學校躋身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冠軍”高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