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堂,男,漢族,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系重慶科技學院冶金工程專業教授,工學博士,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訪問學者,冶金工程專業學科負責人,重慶市科技咨詢專家。
夏文堂同志愛黨、愛國,政治立場堅定,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日常的教學和科研中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質高尚、工作作風優良;誠信守法,無違法違紀、及其他不良記錄;始終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心與使命感投身于各項工作中,敬業務實、為人正派,團結同事、注重集體榮譽,責任心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夏文堂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持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淡泊名利,踏踏實實,其在教學業務和科學研究上成績顯著。特別是在重慶市積極響應國家鋼鐵產業政策,貫徹落實鋼鐵工業去產能和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要求,取締“地條鋼”,作為提高鋼鐵行業運行質量和效益以及推動行業、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工作中,夏文堂同志作為技術專家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績突出。
一、發揮技術優勢,助推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
為推動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夏文堂同志特聘為區縣、市級該工作技術專家,積極推進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檢查、驗收和取締“地條鋼”工作。
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落后冶煉設備的認定、淘汰產能的核定,無一不是細致的工作。加之該類企業分布在我市不同的區縣,交通不便,環境惡劣,工作相當艱苦,為做到使被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心服口服,不留后患,夏文堂同志早出晚歸,帶領專家組成員不畏艱辛,在廠房內爬上爬下,冒著高溫,不以企業上報數據為依據,認真測量現場冶煉設備尺寸,查閱生產記錄,認真核對冶煉設備容量,變壓器容量,企業購買設備合同,最終精確地核算出真實的產量和產能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實際認定產能比企業申報減少342.8萬噸,避免了市級財政專項資金損失2.5億多元。
在取締“地條鋼”工作過程中,針對出現的不采用中頻爐冶煉而是直接對使用廢舊建筑鋼材僅通過加熱爐加熱再軋制成鋼材的新問題,夏文堂同志與其他專家通過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五個協會發布的《關于支持打擊“地條鋼”、界定工頻和中頻感應爐使用范圍的意見》(鋼協〔2017〕23號)意見,把該類情況列入了“地條鋼”范疇,消除了質量和安全隱患。
按照我市取締“地條鋼”工作的時間安排,夏文堂同志全程參加排查并確定了10個區縣20戶20戶“地條鋼”企業,并進行了專項檢查和復查驗收工作。全面完成了國家確定的目標任務,做到了“地條鋼”的全面出清。2016年-2017年,共計化解煉鐵產能10.8萬噸、煉鋼產能805.92萬噸,其中2017年化解煉鋼產能289.17萬噸,作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成效總體較好的省(區、市),我市的該項工作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二、學術成績顯著,助推企業發展
夏文堂同志堅持在教學和科研工作第一線,勤奮工作,無私奉獻,在其研究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堅持不懈地致力于鋼鐵工業的科學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主持和參研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優秀新產品三等獎2項,發表了有重要學術、技術價值的論文近50篇(SCI/EI 21篇),授權發明專利6項,參編專著1部,在國內外同行中產生較大影響。
長期以來,夏文堂同志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立足重慶,面向行業,在科研選題方面,深入現場,挖掘科研和技術難題,并充分發揮礦物資源加工與冶金交叉融合的特色,持續開展冶金節能降耗的應用基礎研究和開發工作。針對電解生產工藝現狀,創造性地提出了電解槽溶液傳統“下進上出”+電解槽兩側“錯位平行流”的循環方式,發明了“一種電解槽”和“用于電解槽的箱式進液器以及電解槽的進液結構”,形成了“高電流密度下的電解生產節能”關鍵技術,并成功實現技術轉讓,使得重慶華浩冶煉有限公司(現重慶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節能15%以上的效果,每年為企業節省成本200萬元以上,目前正與廣西某電解錳企業進行技術轉讓事宜。
其科研成果“高速鋼磨屑高效再生技術”、“高速鋼鐵鱗及砂輪末的回收綜合利用”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國內推廣面達80%以上。
三、變革教學方式,踐行教書育人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是一個全面成長的過程。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90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自制能力,思維能力等存在一定短板,說教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為培養出合格的大學生,作為大學老師,必須擁有“細心”、“耐心”、“責任心”的態度,適應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的新特點,從情感入手,從學生身邊的事講起,讓大學生真心喜歡并終生受益。
特別是近些年來高等教育發展形勢喜人,教改的攻堅逐漸集中到教學方法的改革上來。夏文堂同志在實際工作中特別關注理論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上。在授課過程中,由于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基礎水平不一,上專業課時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在網上查閱資料大量資料,把大學知識和高中知識密切糅合在一起,使得專業知識更加深入淺出,特別是把個人豐富的專業實踐知識有機的融合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由枯燥的學習變為有興趣的對知識的追求,既達到了教學效果,也提高了學生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
通過組織課堂討論教改,讓同學們有機會上講臺宣講,這種教改方式既鍛煉了同學們的口才,也鍛煉了同學們的自學和組織能力,學生的溝通能力、自學能力和做PPT水平大幅提高;由于夏文堂老師有著20多年的專業現場經驗,在授課過程中,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和現場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使課堂教學不枯燥,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好評。例如,運用學生手機不離身,做筆記少的的特點,把學習參考資料、課件、作業以及作業答案等以二維碼的形式讓學生掃描并儲存,以便將來查閱,學生感覺耳目一新,興趣很濃,實踐證明,這一教改方式非常有效。
四、融合教學科研,提升教師和學生能力
眾所周知,一個專業的師資水平將直接投射到培養學生的身上,而教學科研的融合是提高教師水平很有效的途徑。近些年來,夏文堂老師所做的科研項目均來自企業實踐,并積極通過科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靠其個人的魅力,帶動了整個團隊科研和教學水平。目前,其所在團隊的教師均已成為專業教學和科研的主力。例如,冶金工程系獲得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其團隊就占了6項,且每人都有1-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同時也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團隊的科研項目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