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通鋼公司煉鋼事業部連鑄作業區板坯甲班是一支技術過硬、團結協作、能打硬仗,具有較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團隊。多年來,該班組適應通鋼轉型發展和深化企業內部改革的實際需求,攻堅克難、開拓創新,以頑強的拼搏精神,扎實的工作作風,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7年度,該班組榮獲首鋼集團“工人先鋒號”,2018年3月被授予通化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一、安全生產,提質創效。
該班組時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從職工的思想教育入手,引導職工牢記只有安全才能穩生產,才能有產量,才能有效益。他們通過制定區域化管理細則,明確權利,落實責任,做到有權必有責,違規必追究。通過開展“查隱患、反違章、保安全”活動,努力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他們將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科學合理地落實到個人,有效利用激勵機制、獎懲措施,使班組成員實現了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真正轉變。
漏鋼一直是影響板坯安全生產的攔路虎。該班組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針對卷渣漏鋼原因進行細致分析,從保障保護渣性能以及日常保護渣使用,結晶器銅板日常的監管等方面入手,強化生產組織和責任落實,實現了連續9個月無漏鋼的好成績,在保證了鑄機穩定生產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連鑄坯質量。
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同時,他們不忘向質量要效益。他們針對薄板坯頻繁出現縱裂的現象進行技術攻關,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從二冷水的配水參數,扇形段的軟壓下調整,拉速的合理控制等措施入手,經過對數據反復比對和生產現場的多次摸索,大膽提出了將保護渣堿度參數從原有1.15提高到1.25的改進措施,有效減少了廢次品率,保證了板卷質量。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2月到8月通過內部裂紋控制既創效623萬元。同時,他們將此項技術和參數的調整應用到品種鋼的開發領域,為煉鋼事業部TG45鋼種的成功試制立下了汗馬功勞,并一舉填補了通鋼公司TG45品種鋼的空白。
二、攻堅克難,全力降本。
該班組在實際生產中,始終緊緊抓住成本這個牛鼻子,集全員之力降成本、增效益。他們針對連鑄生產中提高中間包連澆爐數、降低噸鋼成本這一攻關課題,從技術調研到參數設定,從鑄機參數的設置到坯溫的測定,從二冷配水的合理優化到中間包行程的設計,從水口耐材配比到新鋼種的技術研發,反復琢磨、仔細比對、精益求精。經過持續攻關,他們在保證SS490B、Q345C、TG510L、L245等新品種鋼穩定生產的同時,中間包連澆爐數從18爐提高到20.81爐,中間包成本噸鋼降低1.23元,每月平均降低25萬元,實現連續9個月無漏鋼。此外,經過一年的技術攻關,實現了全月無粘結,有效降低了成本。
冬季生產是東北冶金企業的老大難問題。如何保證在寒冬不發生凍害,又能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難題。他們主動提出在二冷室和水閥室各安裝一個溫度計。班組成員每2小時巡查一次,當溫度計溫度低于5℃時,在保證1#連鑄機正常生產時,利用啟1臺泵的余水做2#連鑄機的防凍模擬,保證了在不用啟泵的情況下對2#連鑄機做了防凍模擬。此措施實施后,2#連鑄機連續14天沒有啟動防凍泵,共節約成本15萬元;針對薄板坯事故閘板液壓缸采用風冷,澆注時所使用的保護渣多數被風吹散,增加耐材成本的實際情況,班組成員經過認真研究,提出在出風口處焊接鋼板的建議,實施后全年可節約保護渣2噸多,節約成本近萬元;針對鑄坯跑偏造成停機的實際問題,大家集思廣益,從結晶器調寬、噴淋、水口對中、扇形段等多方面進行排查調整,最終解決了這一難題,為廠挽回經濟損失數十萬元。
三、學習提升,亮點頻現。
該班組始終貫徹“每一天從學習開始”的理念,從加強班組成員學習入手,努力創建學習型班組。他們定期開展相應的業務技能、理論知識、安全常識培訓,使班組成員的專業技能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在班組建立了微信群,對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在微信群中討論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氛圍。在強化學習的基礎上,他們注重將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強化崗位技能操作,從澆注過程及澆注相應的技術操作規程等方面入手,不斷總結經驗,制定完善措施,對出現的各類問題及時進行整改,為生產穩順提供了堅實保障。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組在各項工作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實現了重大人身、設備、質量事故為零,確保了在線設備的正常運行,高標準完成了自身承擔的年度生產任務。特別是2018年以來,他們累計完成產量44.11萬噸,占板坯總產量的25.75%;粘結率為0.67%,占板坯總粘結率的4.29%,較目標檔低1.33%,有三個月實現粘結率零目標;漏鋼率、一二級品率在各班組中名列前茅,恒拉速率達93.26%,超攻關檔3.26%,高標準完成了公司下達的各項攻關指標。